(1)临床表现:风寒闭肺证患者在病发时出现寒冷发热、咳嗽、气急、咳痰,痰液颜色发白且稀、不口干、咽不发红、舌苔呈现白腻的特点、脉浮沉等。
(2)治疗原则:针对风寒闭肺证的治疗原则是辛温宣肺、化痰降逆。
(3)建议用药:使用华盖散进行加减治疗。
1.2风热闭肺证
(1)临床表现:风热闭肺证患者在病发时会出现高热、恶风、微汗、咳嗽、气促、多痰且痰黄粘稠、口干、咽发红、舌苔薄且呈现白或黄的颜色、脉浮数等。
(2)治疗原则:针对风热闭肺证的治疗原则是辛凉宣肺、化痰止咳。
(3)建议用药:患者可以服用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进行加减治疗。
1.3湿热闭肺证
(1)临床表现:湿热闭肺证患者在临床中常见发热不退,且午后发热加重,咳嗽喘急,胸闷气短,咽喉中有痰鸣、便溏久不愈等。
(2)治疗原则:针对湿热闭肺证的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宣肺开窍。
(3)建议用药:患者可以服用苇茎宣痹汤进行加减治疗。
1.4痰热闭肺证
(1)临床表现:痰热闭肺证患者在临床中常见高热、心烦气躁、咳嗽喘急、气短、面色发红且口干、胸闷腹胀、痰多、舌淡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
(2)治疗原则:针对痰热闭肺证的治疗原则是清热化痰、开肺定喘。
(3)建议用药:患者可以服用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进行加减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1.5毒热闭肺证
(1)临床表现:毒热闭肺证患者在临床中常见持续高热、猛烈咳嗽、呼吸急促、气喘不止、鼻干、面唇发红、烦躁易渴、小便呈现短且黄的特点、舌红且干、苔黄且燥、脉洪数等症状。
(2)治疗原则:针对毒热闭肺证的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3)建议用药:患者可以服用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进行加减治疗。
1.6阴虚肺热证
(1)临床表现:阴虚肺热证患者在临床中常见长期干咳、少痰的情况,而且患者还存在低热盗汗、面色发红且潮、舌淡红且干、舌苔较少或无苔等。
(2)治疗原则:针对阴虚肺热证的治疗原则是滋阴润肺、清肺止咳。
(3)建议用药:患者可以服用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进行加减治疗。
1.7肺脾气虚证 临床表现:肺脾气虚证患者在临床中常见咳嗽没劲、喉中有痰、低烧不定、面色发白没有光泽、易出汗、不思饭、便溏、舌质比较淡、舌苔发白且薄、脉细无力、指纹比较淡等情况。 (2)治疗原则:针对肺脾气虚证的治疗原则是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3)建议用药:患者可以服用人参五味子汤进行加减治疗。 中医外治肺炎咳嗽 2.1针灸疗法
对于肺炎咳嗽老不好的情况,中医还可以通过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太渊、鱼际、尺泽等穴位进行针灸,配合艾灸肺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以此来调整体内阴阳,实现清热泻火的目的,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2.2小儿按摩
如果小儿患有肺炎咳嗽久不愈的情况,在中医的治疗中还可以使用小儿推拿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肺炎的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推拿手法,主要以清补肺经和脾经的手法进行治疗,这种小儿推拿的治疗形式在改善咳嗽症状的基础上,还能对孩子的体质进行调理。
2.3穴敷疗法
穴位贴敷也是中医治疗肺炎咳嗽久不愈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治疗中可以使用那些温热的药物制作成穴位贴,在大椎、膏肓、肺俞、天突等穴位上贴敷,通过药物、穴位和经络的协同作用,调节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治疗“寒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止咳化痰的作用。
总结:中医作为优秀的医学文化瑰宝,对肺炎咳嗽久不愈的情况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通过中药方剂的辨证治疗,还能采取相应的中医外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