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是中西医骨伤治疗骨折的一种常见方法,其具有损伤小、痛苦轻、愈合快的优点。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几种常见骨折的手法复位方法。
常见骨折的手法复位方式
1.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法复位。桡骨远端骨折也是手腕部骨折,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骨折类型,此类骨折通常采用牵拉、提按、折顶等手法进行复位。(1)牵拉法:患者坐位或卧位,一助手握住上臂,术者一手握患者腕部,另一手拇、食指扣住骨折远端,先顺势拔伸牵引纠正重叠移位,然后按压骨折远端,使之平整。(2)提按法:在牵拉法的基础上,术者双手拇指按压骨折远端向掌侧,同时其余四指提骨折近端手背侧以纠正移位。(3)折顶法:在提按法纠正侧方移位后,术者双手拇指按压突出的骨折端向下,其余四指托骨折另一端向上,在牵引下加大成角畸形,当骨折端翻起后,再骤然反折,同时按压骨折远端,使之平整。
2.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法复位。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儿童,通常采用拔伸牵引、推挤、提按等手法进行复位。(1)拔伸牵引:患者坐位或卧位,一助手握住上臂,术者一手握前臂,另一手握腕部,沿前臂纵轴,向远端牵引,以纠正重叠移位。(2)推挤法:在拔伸牵引的基础上,术者用一手拇指及食指分别置于骨折远端的内外侧进行推挤,以纠正内外侧移位。(3)提按法:若前后仍有侧方移位,可再用提按法纠正。
3.股骨颈骨折的手法复位。股骨颈骨折多见于中老年人,复位时通常采用屈髋屈膝法或外展内收法。(1)屈髋屈膝法: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托住患者膝部,另一手扶住踝部,先将患肢髋、膝关节屈曲,然后用力向上提拉,使股骨头滑入髋臼复位。(2)外展内收法:患者仰卧,术者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患肢膝部,先使髋外展、外旋,再内收、内旋,同时用力向上推挤,使股骨头滑入髋臼复位。
4.胫腓骨骨折的手法复位。胫腓骨骨折是长骨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复位时通常采用拔伸牵引、端提捺正等手法。(1)拔伸牵引:患者平卧,膝关节屈曲呈90°,一助手用布带绕过患者胸背部向后方牵拉,另一助手握患侧足踝部向前牵拉,术者站在患侧,双手握骨折端进行复位。(2)端提捺正:在拔伸牵引的基础上,术者双手拇指及食指分别置于骨折远端的内外侧和下端进行提按,同时用其余三指挤压骨折近端,以纠正侧方和前后移位。
骨折手法复位的适应症
骨折手法复位主要适用于闭合性骨折、关节内骨折或经手法整复可取得较好解剖对位者。对于开放性骨折、严重粉碎性骨折或多发性骨折等复杂情况,手法复位不是最佳选择,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骨折手法复位的优缺点
优点:骨折手法复位具有损伤小、痛苦轻、愈合快、费用低等优点;此外手法复位不需要复杂的手术设备和环境,操作简便易行。
缺点:手法复位对于复杂或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效果不佳,有时难以达到理想的解剖复位,且手法复位后需要长时间的外固定,可能会影响关节功能恢复。
骨折手法复位的注意事项
1.复位前必须了解病情,明确复位指征和禁忌症,避免盲目复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复位时应轻柔、稳妥地进行操作,避免暴力复位导致新的损伤或并发症。
3.复位后应仔细检查复位效果,确保达到理想的解剖位置,若复位不满意或不稳定,应及时调整或考虑手术治疗。
4.复位后应给予适当的外固定以保持复位位置稳定,并定期进行复查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骨折手法复位的几项基本原则
1.三点复位原则。干部骨折:初级还原力应施加在断裂的顶点上;在顶点近端和远端向相反方向施加的反作用力可稳定肢体。干骺端/骨骺骨折:初级还原力应直接施加在骨折远端;反作用力应施加在骨折近端的相反方向,并且与骨近端的主要力方向相同。对于直接复位困难的情况,需要先加大畸形,然后复位。
2.重视牵引。注意对抗牵引,若单纯的牵引往往较难直接复位,则需要对侧施加反向的力来对抗牵引从而复位骨折。
3.善于利用工具及寻找帮手。当一人面对患者时,要善于利用工具,床单,毛巾,衣服,都可以成为良好的复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