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究竟是什么?
所谓慢阻肺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是呼吸科比较常见的疾病,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因为慢性气道炎症的出现,造成病理生理性发生变化,造成病患产生了临床症状,比较常见的就是咳嗽、咳痰等,后期可以产生呼吸困难。对慢阻肺来说,初期劳累、参加过量体力活动以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咳嗽仅仅是起始症状。慢阻肺也会有产生相关并发症,比方说自发性气胸,再比方说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这些症状及并发症都会在慢阻肺发展进程中产生。而造成这慢阻肺的最主要因素在于吸烟,其次就是空气被污染、职业病等导致了该疾病。
慢阻肺常见的几大误区
首先,老人经常咳嗽,发生气促和咳痰现象时,大多认为是小事情,无需过分关注,硬抗一下就行,无需看病治疗。年龄较大的人,尤其是长时间有抽烟习惯的人,假设出现长时间的咳嗽以及咳痰,从医学临床而言,很大几率已经产生呼吸道的损伤,从而会产生慢性气管支气管肺炎疾病,倘若发生劳动过程中出现气喘的情况,很大几率有气流受限的情况,这个时候必须要立即去往医院检查,做好胸片和肺功能检查,假设通过诊断以后确定为慢阻肺,必须要合理用药治疗,防止肺功能下滑。相关研究表明,病患发生气促的情况,代表存在一定程度的肺功能下降,如果不加以干预,随着肺功能的逐步丧失,病患会错过疾病的最佳的治疗阶段。
其次,大多数人觉得慢阻肺疾病本身属于慢性疾病,没有太大的关系,不会导致死亡。但是慢阻肺的主要特点就是持续性呼吸系统症状、气流受限,在临床表现上就是咳痰以及反反复复咳嗽,伴随有气喘的情况,急性期间疾病症状越来越严重,稳定阶段会得到相应的缓解,不过长时间的慢阻肺疾病也有并发症的可能,举例言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就是由慢阻肺长期存在从而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所导致,也是疾病进展,变得越来越复杂的因素,如果疾病进展比较严重就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根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得慢阻肺年均死亡人数接近100万,每一分钟都有人因为得了慢阻肺而导致生命枯竭,据此需要增加对慢阻肺疾病的关注度。
再次,当患者症状有所好转以后就觉得能暂停用药了。其实慢阻肺在急性阶段产生的咳痰和气促等会相当严重,但是进行有效的治疗以后,这种疾病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不过就算是在稳定阶段也一样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从而确保病情稳定,防止疾病急性加重,导致疾病扩散。
最后,许多人到医院进行一次诊断以后,经过确诊后开药即可,无需复诊,其实是不对的。疾病诊断确定和刚开始用药治疗后的确可以缓解疾病,但是后续必须要严格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及病情变化进行药量调整。假设疾病加重,必须要及时到医院复诊,及时就诊可以减少住院风险,防止耽误病情诊断。稳定阶段通常需要定期进行复诊一次,掌握疾病变化情况,合理调整用药方案。
综合以上所述,慢阻肺是人类疾病之一,这种疾病对人体有害,所以需要准确认识慢阻肺疾病,一旦发现有相关症状需要及时就医,严格遵守医嘱,合理用药,而非自行用药,导致疾病治疗受阻,让疾病扩散,最终带来无法逆转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