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血糖的病因
1.1降血糖药
如果在平时生活中服用降糖药过量,或者在服用降糖药物后没有按时进食,会导致人们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1.2饮食不合理
饮食规律对控制血糖至关重要,但过度限食、不规律或过晚进食都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容易导致人们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1.3体力消耗过多
适量的体育锻炼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心血管功能,增强免疫功能。然而突然增加运动量或者剧烈运动、劳动,都会导致机体葡萄糖过度消耗,从而导致低血糖。
1.4呕吐腹泻
由于呕吐、腹泻等原因,机体摄取的能量(特别是碳水化合物)较少,容易引起低血糖。
1.5过量饮酒
空腹饮酒,酒精迅速进入体内,抑制肝糖异生过程,引起低血糖。而且过量饮酒也会导致人们肝脏对血糖的调节能力降低,进而出现低血糖症状。
2、低血糖的危害
2.1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人们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会导致人们出现心率加速的情况,进而使心肌耗氧量也出现增多,致使人们的血管收缩,易诱发心绞痛,严重时可诱发心梗、脑梗等,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2.2对大脑造成伤害
对于大脑来说葡萄糖是其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如果血糖过低,就会使大脑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给,从而损害大脑的功能。长期低血糖会对脑细胞造成不可逆损伤,容易导致人们出现意识变化、认知障碍、抽搐及昏迷的问题。
2.3引起微血管病变
人们在病发低血糖时,会出现血糖急剧下降的情况,这会导致人们肾内血流量减少,同时也会导致眼压突然降低,所以经常出现低血糖则更易发生肾和视网膜病变的情况。
3、低血糖的日常护理
3.1饮食护理
在平时的护理中当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时,要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可以让低血糖患者食用一些葡萄糖水、糖块、高糖的碳水化合物等,尽快将血糖上升到正常水平。
3.2严密监护
在平时生活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其他体征,如患者的心率、精神状态、视野等,因为低血糖对人们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很大。
3.3清晰低血糖病因
低血糖得到纠正后,要明确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判断低血糖是由于药物因素导致还是由于饮食等因素导致,以此来避免低血糖情况的再次发生。
3.4监测血糖
如果人们出现低血糖的情况,那么需要在进食15分钟以后再测血糖,如果血糖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就需要重新进食。一般情况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需要超过3.9 mmol/L,非糖尿病病人的血糖需要超过2.8 mmol/L。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持续的血糖监测,这样可以避免血糖进一步下降,也可以避免低血糖在纠正后出现再次复发的情况。
4、如何预防低血糖
4.1及时监测血糖
在平时生活中为了预防低血糖,人们应该注意经常监测自身的血糖情况。如果低血糖患者存在糖尿病的情况,那么在平时生活中应该至少每天监测一次血糖,一般建议患者在清晨饭前进行空腹血糖监测。如果糖尿病患者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那么应该在注射胰岛素之前进行血糖监测,避免出现低血糖。
4.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为了预防低血糖,人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准时用餐,并且注重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同时还要注意避免空腹饮酒。
4.3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但是在运动中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以防出现低血糖。
总结:低血糖对人们身体的危害较大,在日常护理中需要对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且对低血糖的病因进行探究,以此来实现低血糖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