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急性胸痛与胸痛的现场救护
2024-05-08 10:54:40
作者:叶志琼
作者单位:太湖县人民医院

胸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预示着潜在的严重疾病,因此不容忽视。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一旦出现胸痛情况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准确快速地识别和处理胸痛至关重要,可能挽救生命。

一、胸痛的可能原因及表现

(一)心脏病导致的胸痛

心脏病是导致胸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冠心病引起的肌肉缺血性胸痛最为常见,表现为持续性、压榨性或重压感的胸痛,可能伴有汗出、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病例可能出现心肌梗死。另外,心肌炎、心包炎等疾病也可能引起胸痛。

(二)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胸痛

肺部疾病也可导致胸痛,如肺炎、肺气肿等。肺炎患者常有胸痛、咳嗽、发热等症状。肺气肿患者则可能出现持续性钝痛或烧灼感,并伴有气促。肺栓塞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和咳血等。

(三)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胸痛

有些消化系统疾病也会引起胸痛,如反流性食道炎。患者通常出现烧心、吞咽疼痛等症状,有时会误以为是心脏疾病引起的胸痛。胆囊疾病、胰腺炎等也可出现体征类似的胸痛。

二、现场评估急性胸痛

(一)询问病史和症状

当面对急性胸痛时,首先要询问病人的病史和症状。了解胸痛的位置、性质、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如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头晕等,这些信息对判断病因至关重要。同时也要询问病人是否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近期是否发生过外伤或手术等。清楚病史有助于快速评估病情。

(二)观察病人的一般状况

观察病人的一般状况也很重要。注意病人的神志状态、皮肤颜色、呼吸情况等。如果病人意识模糊、皮肤出现青紫或苍白、呼吸急促,可能提示严重的病情,需要立即救治。此外,还要观察病人是否出现其他症状,如皮疹、水肿、腹痛等,这些症状可能给出疾病的线索。全面评估病人的状况有助于做出正确判断。

(三)测量生命体征

测量生命体征是评估病情的重要环节。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可以反映病人的生命体征状况。如果体温升高,可能提示感染;脉搏过速或过缓,可能与心脏病有关;血压过高或过低,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及时掌握准确的生命体征数据,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三、现场急救措施

(一)保持呼吸道畅通

呼吸道畅通是现场急救的首要任务。若病人有意识,可指导他们采取舒适的姿势,以利于呼吸。如果病人无意识,需要小心翻身,并确保呼吸道通畅无阻塞。必要时可采取头部后仰、下颌举起等方法打开呼吸道。如果病人停止呼吸,须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二)控制疼痛

剧烈的胸痛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可能加重病情。可以让病人保持静止有利于减轻疼痛。如果病人服用了曾经开具的硝酸甘油药物而无效,可以试着给予阿司匹林等止痛药。注意不要擅自给予未经医嘱的药物。同时安抚病人的情绪,缓解其焦虑对于缓解疼痛也很有帮助。

(三)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要警惕并发症的发生。比如心绞痛可能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肺栓塞可能导致低氧血症;主动脉夹层可能伴有shock等。如果出现这些危险信号,要果断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氧疗、建立静脉通路等。同时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四)准备转运

在现场实施初步救护的同时,要评估是否需要将病人转运至医院。对于疑似心脏病、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严重疾病,应迅速联系急救车辆将其转运。在等候转运期间,要继续对病人进行监测和处置。转运过程中也要保持病人生命体征的稳定,必要时进行肢体固定等防止病情加重。到达医院后要将现场救护情况完整上报。

四、何时立即就医

胸痛有可能是一种严重的症状,因此在某些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如果胸痛伴随其他危险信号,如呼吸困难、冷汗、面色苍白、意识模糊等,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求助。此外,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也应当及时就医检查,以排除潜在的严重疾病。另外,如果患者本身已经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一旦出现胸痛,应高度重视,立即寻求医疗援助。

总之,急性胸痛可能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需要公众提高警惕。正确识别和及时处理胸痛至关重要。同时,建议大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胸痛的发生。如果出现危险信号,请立即就医诊治。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