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抗生素不是万能药,怎么用才对?
2024-04-30 15:11:31
作者:罗正良
作者单位: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
抗生素,这一词汇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们以其强大的抗菌作用,拯救了无数因细菌感染而岌岌可危的生命。然而,正因为其效果显著,有些人误将抗生素视为万能药,随意使用,甚至滥用。这种误解不仅可能导致治疗无效,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本文旨在普及抗生素的基本知识,揭示其误用与滥用的危害,并引导大家正确、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一、抗生素的基本知识

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生长的药物。它们通过干扰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破坏其细胞结构,从而达到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目的。抗生素的种类繁多,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每一种抗生素都有其特定的抗菌谱和适应症,针对不同的病原体和感染部位,医生会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并非万能药。它们只对细菌性感染有效,而对病毒性感染、真菌感染等其他类型的感染则无能为力。此外,抗生素也并非对所有细菌都有效,不同的抗生素对不同种类的细菌具有不同的抗菌活性。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感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二、抗生素的误用与滥用

尽管抗生素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误用和滥用现象却屡见不鲜。有些人将抗生素视为万能药,一旦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就自行购买抗生素服用。这种做法不仅可能导致治疗无效,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滥用抗生素会加速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当细菌长时间暴露在抗生素环境中时,它们会逐渐适应并产生耐药性。这意味着原本有效的抗生素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失去作用,导致治疗失败。一旦细菌产生耐药性,就需要使用更高剂量或更强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这不仅增加了治疗成本,还可能引发更多的不良反应。   滥用抗生素会破坏人体内的菌群平衡。人体内有大量的微生物与人体共生,它们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而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破坏体内的有益菌群,导致菌群失调。这种失调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腹泻、便秘、免疫力下降等。   滥用抗生素还可能引发药物不良反应。不同的抗生素具有不同的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肝肾损伤等。如果滥用抗生素,尤其是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自行购买和使用,很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

为了充分发挥抗生素的治疗作用并规避潜在风险,我们必须正确使用抗生素。

首要之务是遵循医嘱,在使用抗生素前咨询医生或药剂师,确保明确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只有在确诊为细菌性感染并确实需要抗生素时,才应遵照医生指导进行治疗。

其次,务必按时按量服用抗生素。用药剂量和时间是治疗效果的关键,剂量不足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治疗不彻底,而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则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因此,务必严格按照医生指导用药。

此外,还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与抗生素同时使用可能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告知医生或药剂师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他们做出必要调整。

四、预防抗生素滥用的措施

为了预防抗生素的滥用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的认识和理解是关键。通过科普宣传、健康教育等方式,让公众了解抗生素的基本知识、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等,增强他们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同时,也要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避免将抗生素视为万能药或自行购买使用。   加强医生的培训和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医生是抗生素使用的主要决策者,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用药水平直接影响到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因此,应该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抗生素使用知识和技能,减少误用和滥用现象的发生。   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该加强监管和管理力度。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规范抗生素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行为;加强对抗生素市场的监管和整治力度,打击非法销售和使用抗生素的行为;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抗生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五、结语

抗生素作为一类重要的治疗药物,在治疗细菌性感染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误用和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却屡见不鲜,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抗生素的作用和局限性,遵循医嘱、按时按量使用抗生素,并加强预防抗生素滥用的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抗生素的治疗作用,维护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