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猩红热、诺如病毒胃肠炎等。这些多传染病大多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工厂、养老机构等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师生、员工或老人年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春季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是急起高热,腋温在38℃以上,并伴有畏寒、头痛、头晕、浑身酸痛、乏力、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但卡他性症状(如流鼻涕)常不明显。流感分为甲、乙、丙三型。一般采用对症治疗,病人需隔离至热退后2天。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以儿童多见,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和粘膜出血点或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炎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部分患者暴发起病,可迅速致死。
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诊为发热、咳嗽、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斑以及皮肤斑丘疹。常可并发中耳炎、支气管炎和脑炎。麻疹病人是麻疹的唯一传染源,出疹后第6天即无传染。
4.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全身皮肤在发病后1~2天出现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结膜炎或有伴有关节炎。皮疹前7天至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以出现皮疹时传染性最强。母亲在孕期患有风疹,可通过胎盘侵入胎儿,引起胎儿畸形。
5.水痘和带状疱疹是由同一种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不同的两种疾病。主要为呼吸道及接触传播。水痘为原发感染,多见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同时出现丘疹、水痘及结痂。带状疱疹是潜伏于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后发生皮肤感染,以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出现呈带状分布的、成簇出现的疱疹为特征,多见于成人。
6.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疾病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大为临床特征。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主要为呼吸道传播,也可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
7.猩红热是由A组B型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明显脱屑。皮疹为弥漫性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损害。
8.诺如病毒胃肠炎:由诺如病毒引起,较低剂量即可引起感染。急性起病,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头痛等。病程1~3天自愈。成人以腹泻为主,儿童患者先呕吐,而后出现腹泻。
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那么控制和预防传染病就针对这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并根据个传染病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传染病继续传播。
1.管理传染源:即管理带有病原体的传染病病人。呼吸道传染病,应该戴口罩,避免感染其他人。血源性传播疾病,避免血液和体液被他人直接接触。消化道传染病,应该注意手卫生,呕吐物、粪便要消毒后再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不同的传播途径,要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呼吸道传染病,要注意避免去公共场合,外出时佩戴口罩;接触传播传染病,要避免直接接触;血源性传播的传染病,在接触血液或体液时要戴手套等等,采取一种防护措施;消化道传染病,要注意粪口途径的传播,饭前便后勤洗手。
3.保护易感人群: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非特异措施如改善营养、锻炼身体和提高生活水平等,可提高机体免疫力。特异性指有预防接种,很多的传染病都有相应的疫苗,接种后可以产生保护性的抗体,可以避免传染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