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护理
一般护理主要包括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以及协助其保持正确的体位。患者应保持平卧位,头部可稍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此外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帮助患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的发生;对于昏迷的患者,还应定期翻身来防止压疮的发生。
脑卒中患者还需要及时补充营养,在患者无呕吐、胃出血和呛咳时,可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易消化的流食;若面对不能进食的患者,需要通过鼻饲的方式给予营养支持。
呼吸道护理
脑卒中患者常常伴发昏迷,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因此需要为患者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于不能自行排痰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吸痰操作,还要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要定期检查呼吸机管路是否通畅,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确保患者的通气功能正常。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各项护理操作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交叉感染。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还要做好气管导管的固定和清洁工作,防止出现导管脱落、移位、扭曲和感染。
血压控制
血压的稳定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血压过高可能导致脑出血病情加重,而血压过低则可能影响脑灌注压,加重脑缺血状态。护理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遵医嘱及时调整降压药物的用量,确保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脑卒中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活动减少,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卧床休息,不可进行剧烈活动以及肢体按摩等,防治血栓脱落造成栓塞等严重后果。普通患者可以进行患肢抬高、踝泵运动、适度按摩、气压治疗仪、预防性用药等干预。指导患者下肢抬高20~30°,同时维持膝关节微屈,改善下肢血流,定期测量并记录下肢各段周径,出现异常增大后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防止漏诊。指导患者将足背尽量绷紧,使踝关节尽量伸直,维持5s然后放松,重复10次,之后足背尽量弯曲,依旧维持5s和重复次数,以上动作每天交替锻炼3组,每组20次。将患者的下肢固定在气压治疗仪上,调整合适的压力和频率进行治疗,过程中告知患者不要随意移动下肢,如果感到不适或疼痛,及时告知护理人员进行调整,每天治疗一次,维持30min。告知患者应该多饮水、多食用富含维生素与膳食纤维的食物,或对患者适当补液。
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是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针对性康复计划的制定。
肢体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采取循序渐进式运动。初期可以进行被动运动,如关节的屈伸、旋转等;之后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如握拳、抬腿等。
语言训练: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要进行专项语言训练,包括发音练习、词汇记忆、句子表达等,要耐心指导患者发音和表达,鼓励患者多说话、多交流。
吞咽功能训练: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的最常见的并发症,除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外,还可以通过调整食物质地和粘稠度、改变进食姿势等辅助进行吞咽能力的提高。
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会因为对病情的未知与担忧等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在护理中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包括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组织集体活动或康复训练课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健康教育
脑卒中的护理与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有医疗条件无法保证患者的整个康复期间均于医院中进行。因此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脑卒中的相关知识、预防措施和康复方法等知识;指导其正确使用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定期复诊的重要性和复诊前的准备工作等事项;同时还要提醒患者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帮助其在院外也能够进行专业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