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日的到来,天气愈发炎热,海边、游泳馆等水域成为了人们避暑首选之处,尤其是孩子们更是喜欢在水中嬉戏。但游泳千万别大意,溺水的发生可能就在那一瞬间。根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的《2022中国青少年防溺水大数据报告》,我国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溺水,让人痛心的是,其中未成年人约有5.6万人,占总数的95%以上。更值得深思的是,数据中心对近五年网络公开资源进行的统计整理,结果显示溺水事件中的溺水者获救率仅为11.34%。
每一起溺亡事故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家庭的破碎。所以,学习和掌握科学规范的溺水急救操作至关重要。那么,当我们遇到溺水者上岸后,作为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应该如何展开急救呢?
溺水的定义
溺水是指由于淹没或浸泡在液体中而造成呼吸障碍的过程,会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呼吸障碍,导致窒息和缺氧,使溺水者处于危急状态。
溺水的临床表现
1.落水时间短者,可出现轻度缺氧现象,表现为口唇、四肢末端青紫,面部肿胀,四肢发硬,呼吸浅表。
2.落水时间长者,出现严重缺氧。表现为面色青紫,口鼻腔充满血性泡沫或泥沙,四肢冰冷,昏迷,瞳孔散大,呼吸、心搏停止。
3.溺死者多呈面色青紫、两眼红肿,口腔、气管、胃及肺内有很多水泡沫,上腹部膨隆,皮肤肿胀,全身冰冷。
4.另有一种溺水者因落水后惊慌而迅速昏迷,或因冷水强烈刺激而引起喉头痉挛和声带关闭导致呼吸、心搏停止,虽肺内进水不多,亦可致死。
溺水抢救时间
溺水事故没有年龄和场所之分,溺水整的整个过程也十分迅速,常常在5~6分钟内即死亡。溺水造成窒息后30~60秒心脏会停止跳动,随着缺氧时间长,神经系统便会遭受不可逆的损伤,所以溺水抢救的黄金时间就是4~6分钟。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如何正确急救?
当溺水者被就上岸后,我们首先去判断他的状态,即意识、呼吸和脉搏。根据判断分三种情况进行急救:
1.第一种情况是意识清醒,能正常对话:如果溺水者神志是清楚的,可以交流,这时我们需要做的是陪伴安慰溺水者,脱下湿透的衣服,并给予毛毯、衣服等保暖,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救援。
2.第二种情况是无意识,有自主呼吸和脉搏:如果溺水者救上岸后出现昏迷,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胸腹部有上下起伏的运动,证明溺水者还有呼吸,这是我们需要做的是将溺水者侧卧,开放气道,清理口鼻异物,避免发生呛咳引起误吸,注意保暖,然后等待120来救援,及时送医院治疗。
3.第三种情况是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和脉搏:如果呼叫、拍肩溺水者没有反应,用5~10秒的时间去判断胸腹部也没有上下起伏的运动,意味着溺水者心跳呼吸骤停。这时应立即呼喊他人拨打急救电话120,并就近取得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同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应遵循A-B-C-D顺序,即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早期除颤顺序进行急救,步骤如下:(1)A开放气道:施救者跪在溺水者一侧,一手压前额,一手提下颌,打开气道,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泥沙、水草、假牙等异物。(2)B人工呼吸:施救者用拇指和食指捏紧溺水者的鼻孔,嘴唇包住溺水者嘴唇,连续吹气2~5次(吹气1秒钟,放松1秒钟),同时需要观察溺水者的胸廓,是否因气体的进入而扩张,胸廓有起伏为有效的人工呼吸。(3)C胸外按压:手掌根部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段,两手腕部重叠,十指交叉、相扣,两臂垂直,用身体重量向下压,按压深度:成人至少5厘米,不超过6厘米,幼儿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每分钟按压100~120次,按压30次后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重复上述操作,每5个循环检查1次溺水者呼吸、意识是否恢复,直至急救人员赶到。(4)D早期除颤:在CPR开始后尽快使用AED,先将患者胸壁擦干,再连上AED电极片,打开AED,按照AED提示进行电击。终止心肺复苏的条件:溺水者被抢救成功,专业急救人员或其他专业救援人员到达现场,接替急救工作,现场环境危险需要转移。
最后,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重在预防和安全教育。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完备救援应急预案,将溺水带来的意外伤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