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什么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老人居多?
2024-04-30 16:28:54
作者:李静
作者单位:高唐县中医院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下肢骨折,主要影响股骨近端部分,即大腿骨靠近髋关节的区域。这类骨折在老年人中尤其常见,特别是在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中。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定义和位置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发生在大腿骨近端的骨折,特别位于大腿骨的大粗隆和小粗隆之间的区域。股骨是人体最长和最坚固的骨骼之一,连接着髋关节和膝关节。股骨的上端形成了一个球形的股骨头,与髋臼相接,形成髋关节。紧邻股骨头的是股骨颈,一个稍窄的区域,常见骨折部位。

从股骨颈向下,是两个突出的部分,即大粗隆和小粗隆,它们是肌腱和韧带附着的重要位置。大粗隆位于股骨的外侧,小粗隆则位于内侧。股骨粗隆间骨折通常发生在这两个粗隆之间的线,这条线是一个承受力量较大的区域,特别是在直立行走或跌倒时。

在解剖学上,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位置使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为此区域的血液供应相对较差,这可能影响骨折愈合的速度和质量。此外,由于大粗隆和小粗隆是许多重要肌肉和韧带的附着点,此类骨折常常伴随着显著的疼痛和功能丧失,患者往往无法在受伤的腿上承重。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特点

疼痛是这类骨折最直接和明显的症状。患者通常会在骨折发生后立即感受到剧烈的疼痛,尤其是在尝试移动或负重时。疼痛通常集中在大腿的上部和髋部区域,而且随着活动的增加而加剧。

活动受限也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疼痛和结构的不稳定性,患者往往无法在受伤的腿上行走或承重。这种限制不仅影响日常活动,还可能导致患者需要使用拐杖或轮椅来辅助移动。骨折部位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肿胀,触摸时感觉疼痛,有时伴有皮肤的颜色改变,显示为淤青或红色。这是因为骨折导致的血管损伤和内出血。

变形是在严重的骨折或骨折片位移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特征。如果骨折片移位显著,可能会在大腿或髋部区域看到不正常的弯曲或扭曲。这种变形不仅影响外观,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影响到周围的神经和血管,进一步加剧疼痛和功能障碍。

为什么老人居多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人中居多的原因与多种生理和环境因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质会逐渐流失,尤其是在绝经后女性中更为常见,这种现象称为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导致骨骼变得更加脆弱,抵抗外力撞击的能力减弱,从而在跌倒或轻微撞击时容易发生骨折。股骨作为承担体重的主要骨骼之一,其稳定性和强度对维持正常行走和站立至关重要,一旦骨质疏松,便显著增加了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风险。

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肌肉的退化减少了支撑和保护骨骼的能力,同时协调能力的下降增加了摔倒的风险。跌倒是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外部原因,一次不幸的跌倒足以对脆弱的骨骼造成严重伤害。

许多老年人存在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这些健康问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他们的行走稳定性和身体协调能力。例如,糖尿病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使患者感觉麻木,从而不易感觉到脚下的不稳定性;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晕厥,增加跌倒的风险。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大大增加了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能性。

加之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可能存在各种跌倒风险,如地面不平、浴室滑、照明不足等,这些都是诱发跌倒的潜在因素。在家中或养老设施内部适当的安全措施和适宜的生活辅助设备是预防这类骨折的重要环节。

预防和治疗

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首先需要针对骨质疏松的管理。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的摄入对于维护骨骼健康至关重要。适当的日常锻炼,特别是重量承载和肌力训练,可以增强骨骼和肌肉,改善平衡和协调能力,从而降低跌倒的风险。此外,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可以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的迹象,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一旦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通常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轻微或未移位的骨折可能适合采用保守治疗,如使用石膏固定或行走辅助器具,并配合适当的止痛药和物理疗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同时允许一定程度的活动,促进恢复。

对于严重或有位移的骨折,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通常包括使用金属钉、螺钉、钢板或其他固定装置来重新排列和稳定骨折片。在一些情况下,尤其是当骨折影响到髋关节的正常功能时,可能会考虑进行全髋关节置换。

结束语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医疗问题,尤其是在老年人中。通过适当的预防措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全面的康复计划,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减少因此类骨折带来的长期健康问题。关注老年人的整体健康并采取预防措施,是减少此类骨折发生的关键。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