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中医治疗心绞痛的常见方案
2024-04-30 16:29:14
作者:王玉恩 
作者单位:达州市达川区管村镇中心卫生院

心绞痛是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出现急剧的短暂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45~65岁是该病的高发人群,患者会出现胸部压榨性疼痛的症状,且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上肢、下颌等部位。发作时疼痛较为严重,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治疗心绞痛具有治疗方式多、治疗效果好等优势。近年来,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中医治疗。那么什么是心绞痛?中医治疗心绞痛的常见方案有哪些?相信这可能是很多心绞痛患者都十分关心的话题,为了帮助大家能够深入的了解疾病,清楚疾病的相关知识,我将在本文中展开详细的谈论,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心绞痛患者。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心绞痛?

心绞痛属于一种临床综合症,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临时出现缺血和缺氧所引发的。临床上根据发作状况和机制,可将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变异型心绞痛。

1.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通常是在患者进行体力运动时,或在情绪激动的情况发生的,症状可持续数分钟,在休息后或使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后,疼痛可快速消失。患者心绞痛的发作程度、频率及持续时间等在数月内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2.不稳定型心绞痛:难以预测什么情况下发病,部分患者在休息时也可能发生心绞痛的情况。相比于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疼痛程度会更加严重,且发作持续时间会更长,在休息后或使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后,疼痛只能暂时缓解甚至无法缓解,需及时就医,

3.变异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在临床中较为少见,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痉挛所引起的,通常在休息时发作,特别易在夜间发作,并伴有出汗等症状,通常情况下在使用心绞痛药物后可缓解。

中医治疗心绞痛的常见方案有哪些?

1.中医食疗方案。根据中医辨证饮食原则,结合患者的病情、口味喜好、饮食习惯、是否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等,制定针对性的中医食疗方案,并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以发挥出中医食疗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食疗需要长期坚持,但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对身体造成负担。

2.中医治疗方案。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因此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同时可分为内服汤药、内服成药、药物熏洗等方式进行用药,以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常见的治疗心绞痛的中药方剂包括:生脉散、宽胸丸、左归饮、八珍汤等。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中药治疗时,需要注意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随意更改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以免出现不良后果。

3.针灸治疗方案。针灸疗法是中医学中一种历史悠久的疗法,对于心绞痛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针灸治疗心绞痛的穴位主要涉及心俞穴、太渊穴、曲池穴、尺泽穴、鱼际穴等,根据不同的证型,医生会选择不同的穴位组合进行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一般每周2~3次,持续几周或几个月,疗效逐渐显现。

4.穴位贴敷治疗方案。穴位贴敷主要是根据中医的经络学为理论依据,并采用中医辩证法将不同性味的中药贴敷于相应的穴位上,将经络、穴位、药物融为一体,达到调节脏腑,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可使用宣痹逐瘀贴、通心贴、化宣痹贴、益气活血贴等贴敷于患者内关、少海、间使、大陵等穴位,以起到治疗的作用。

5.耳穴压豆治疗方案。耳穴压豆主要是将王不留行籽用于患者耳廓穴位上,通过对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能达到调节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选取心、肾、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等耳穴,常规消毒,使用探针探测相应穴位,将王不留行籽贴敷于穴位上,每日按压3~5分钟,以起到治疗作用。

通过与大家的探讨和对本文的阅读,相信大家对心绞痛及中医治疗等相关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素质,远离环境污染,保持心情愉悦,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祝身体健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