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儿童容易发生小儿高热惊厥?6个月月龄到5周岁的婴幼儿是高热惊厥的主要发病群体,原因是这一年龄段的婴幼儿童大脑尚未发育完善,而6岁之后儿童大脑发育接近完善,因此高热惊厥的发生得到明显缓解。值得注意的是,家中有亲人曾患过癫痫或高热惊厥的儿童更加容易因为遗传因素而发生高热惊厥,因此有相关家族病史的家长应该高度重视。
小儿高热惊厥有哪些症状表现?小儿高热惊厥可以分为单纯性高热惊厥和复杂性高热惊厥,其中单纯性高热惊厥通常发生于6个月~5岁之间的婴幼儿童中,呈全身性发作(包括丧失意识、头向后仰、肌肉抽搐、呼吸暂停、面色青紫、疲乏、惊厥后昏睡以及双眼凝视、斜视或上翻等),惊厥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5~10分钟内,每次发病惊厥仅发作1次,且恢复情况较为理想;而复杂性高热惊厥的发病年龄则无限定范围,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和6岁以上的儿童均有可能发病,发作形式通常不对称,惊厥发作时间较长,普遍在15分钟以上,每次发病时可在24小时内反复发作,恢复情况不定。
小儿高热惊厥应该如何预防?首先,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随时根据气温为婴幼儿童增减衣物,做好防寒保暖,以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发生,以免因高热而引发惊厥。其次,家长应该鼓励并陪同婴幼儿童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并确保其食物中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6以及各种微量元素,以提高其免疫力,降低其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和高热惊厥的风险。此外,应避免在流行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带领婴幼儿童前往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车站、百货商场等,以预防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的婴幼儿童被感染,进而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和高热惊厥。如果不得不前往以上场所,则应为婴幼儿童做好防护。同理,如果家长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应佩戴口罩,并减少与婴幼儿童的接触。最后,家长应该在家中常备体温计、退热药物、医用酒精等必备物品,在婴幼儿童出现疑似症状时及时进行检查,一旦确认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应及时带领婴幼儿童前往医院就诊和接受治疗,以免发展至高热惊厥。
小儿高热惊厥应该如何护理?首先,在惊厥发作后,应该第一时间为婴幼儿童采取平躺姿势,并为其松开衣领、裤带,以免肢体痉挛时关节受伤。随后应帮助婴幼儿童的头偏向一侧,为其擦干净口鼻中的分泌物或抠呕吐物,将其舌头向外牵拉,以免呕吐物进入气管或舌根后坠,造成窒息。如果婴幼儿童有抽搐表现,为了防治其咬伤舌头,可将小号压舌板放入其口中。其次,应及时为婴幼儿童采取降低体温处理,首选物理降温方式,如使用34℃左右的温水擦拭腹股沟或腋窝等处的皮肤,以促进散热;将浸过凉水的毛巾敷贴在婴幼儿童的额头并每10分钟更换1次,以免高热对其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如果物理方式降温无效,可使用泰诺林或美林等退热药物进行降温,体温达到38.5℃是使用以上药物的基本标准。如果婴幼儿童不愿服药,可考虑使用肠道栓剂。服药后应每30分钟检查一次体温,若有异常及时送往医院就诊。
小儿高热惊厥有哪些注意事项呢?首先,惊厥发作后不要强行限制婴幼儿童的肢体活动,以免骨折或脱臼;其次,不可通过捂汗形式进行退热,以免因为体温过高而造成神经功能损伤;此外,不要强行喂药,以免发生窒息;最后,退热后应该注意为婴幼儿童加强看护,及时为其更换汗湿的衣物和被褥,以免其受凉后病情出现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