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在为产妇诊疗护理过程中,应以精湛的业务水平、强烈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增强产妇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医务人员应及时判断导致出血的原因,并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产后大出血:
1、产后出血(即产后2h内出血)多见于宫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残留等。首先应查明出血原因,及时补充血容量、吸氧、保暖等相应治疗。迅速建立良好医患关系,通过言语和行为使患者及家属与医护人员互相信任,根据病人存在的心理、情绪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发病原因、疾病造成的危害等,只有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控制病情及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压力,使患者积极治疗,尽快恢复。
2、晚期产后出血(产褥期出血)多见于胎盘残留、宫腔感染等。首先要给予抗感染、促进宫缩及止血治疗,必要时行动脉结扎或子宫切除术等。由于突然大出血,并且病情危急,病人往往出现恐惧,心理压力大,医务人员应及时介入减轻患者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对于出血多需要手术止血的产妇,应及时做好术前准备,进行术前宣教,如讲解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最大限度地保留她的器官,使病人主动配合手术。心理支持是心理护理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心理护理的基础方法之一,在开展优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社会的评估,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言语是最好的工具,通过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及其家属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1、首先是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
这也是关系到心理干预效果的关键步骤。医务人员要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语言、说话方式以及态度等,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细心周到地为产妇服务,并积极主动与产妇进行交流和沟通,赢取产妇的信任,耐心倾听产妇的痛苦和顾虑,竭尽全力帮助其解决所出现的问题,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2、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不少产妇会误以为分娩后出血将会对以后的生理以及生育造成不良影响,医务人员要耐心向产妇讲解导致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可能导致的后果、出现产后大出血症状应注意的事项等,使产妇及其家属正确认识产后大出血,同时指导家属照顾新生儿的方法,缓解产妇内心的忧虑,使产妇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树立应对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
3、做好情绪稳定与支持
医护人员应确保产妇及家属的情绪稳定,及时回应他们的需求和担忧。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帮助产妇及家属保持冷静。注意引导产妇与家属之间加强交流和沟通,为产妇及家属之间的感情交流创造条件,指导丈夫在心理、生理以及生活上对产妇进行合理有效的照顾。
4、做好心理疏导与安慰
定期与产妇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提供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强调治疗的有效性和康复的可能性,增强患者及家属的信心。
5、做好后续关怀与跟踪
在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或上门访问,了解他们的康复情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资源,确保患者及家属在康复过程中得到持续的关怀。
6、不良心理状态的特殊护理
产后大出血一般都是突发病情,并且病情危急,产妇难免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非常容易出现抑郁、恐惧以及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对外界的刺激都比较敏感,有些产妇会变得十分暴躁、易怒,对护理工作不满意。对此,医务人员要仔细分析导致产妇不良心理状况的主要诱因,适当采取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以及其他相应的方法进行开导,采取适当的方式和产妇进行敞开心扉的交流,使产妇树立尽快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