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为什么易被污染?
据统计,1平方厘米的手掌,一般会携带大约3500-4500多个细菌,并且在指甲缝中,还存在4.5万-5万个细菌。当前手细菌的常见类型包括伤寒菌、痢疾菌以及大肠杆菌等,其中的致病菌大约有20-30种。若不正确及时洗手,细菌就会通过双手进行接触传播的,或者是通过间接性的接触,实现细菌的传播。日常生活中若感染了病毒、细菌,一般会通过打喷嚏、咳嗽等不同方式,将飞沫附到公交车栏杆或者是电梯按钮等公共物体上,当其他人无意接触到这些物体的时候,会导致手受到污染。如果手已经被病毒所污染,并且又没有及时洗手,再加上这个时候若用脏手摸自己的鼻子、嘴巴等部位,病毒就会侵入人体,从而增加病毒感染的发生率,直接危害身体健康。此外手所接触的物品较多,所携带的病菌也比较多,所以说日常生活中勤洗手是非常重要的,能够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如何正确洗手?
最好用流动水将双手淋湿,然后取适量的洗手液或是肥皂,将其均匀地涂抹在整个手,包括手背、指缝等。选择七步洗手法对双手进行清洗,主要是将手部的污物、细菌进行全面性清除,抑制传染病的传播。第一步需要洗手掌,应有流水湿润自己的双手后,均匀涂抹洗手液或者是肥皂,将自己的掌心相对,并且手指需要并拢,然后相互揉搓。第二步需要清洗手背侧的指缝,手心对手背并且沿指缝不断揉搓,并且双手需要交互进行。第三步需要清洗掌侧指缝,相对掌心后,需要将双手交叉,然后沿指缝进行相互揉搓。第四步需要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然后半握拳,将指背放在手掌心上,进行旋转性的揉搓,双手进行交换揉搓。第五步需清洗拇指,一只手需要握住另一手的大拇指,进行旋转性的揉搓,并且双手还要交换开展。第六步要洗指尖,弯曲自己的各手指关节,将指尖合拢,然后在另一手掌心进行揉搓。最后一步要清洗手腕以及手臂。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洗手前,要先将自己手上的物品,如戒指等摘下,然后进行彻底性的清洁,每个步骤需要认真搓20秒。完成清洗后要选择干净毛巾或纸巾将双手擦干,避免在擦干中自己的双手再次受到污染,从而实现对感染的有效预防。
三、哪些情况必须洗手?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双手在接触一些脏东西后若没有得到及时清洗,就直接接触食物,就会增加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应用满是细菌的手接触鼻黏膜与眼结膜还会诱发眼膜炎等疾病。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尤其是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洗手:
1.去医院检查或者看护患者后。
2.外出的以及购物回家以后。
3.处理宠物粪便后。
4.帮助婴儿换尿布后。
5.擤鼻涕、摸动物后。
6.在做饭前以及冲奶粉前需要按照相关步骤洗手。
7.在摘下戴隐形眼镜前,也需要将双手清洗干净。当然洗手时除了要掌握相关的步骤,还要注意清洗的时间,大约20秒。只有充足的洗手时间,才能够实现对手部的彻底清洁,避免病毒的传染。
小结
总而言之,当前大部分的病毒传染性都非常强,会对机体造成严重性的伤害,所以说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掌握正确洗手的方法,尤其是在饭前更要彻底洗手,避免受到细菌的侵袭,为自己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