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步了解“麻醉”究竟是什么?
麻醉药物不仅可以让病人免受剧烈痛苦体验,而且还能稳定患者的情绪,营造一个安全、顺利的手术治疗条件。医疗卫生机构必须要以全身麻醉药物节俭为重点,致力于提升临床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要控制治疗危险性。通过为患者使用麻醉药物,阻断了大脑对于痛感信号的接收,可以抑制人体的中枢神经功能和生理反射,让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全身肌肉呈放松状态,以免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而且麻醉药物对患者的意志是可逆的,当麻醉药效消退之后,患者的机体感觉会渐渐恢复,对痛觉的敏感度会逐渐提升,一般情况下在手术结束后的六小时内基本可以恢复正常。目前,常用的麻醉药物有肌松类麻醉药物、吸入性麻醉药物和静脉麻醉药物三种。
二、常见的全身麻醉方法有哪些?
第一,吸入麻醉方法。将麻醉药物通过麻醉机分解成微小分子然后通过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进入血液,是非常常见的麻醉方法,临床称为吸入性全身麻醉。麻醉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来阻断身体的痛觉信号。而且吸入给药的可控性非常高,可以将麻醉用药的危险性降到最低,提高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让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更顺利,如果手术条件允许,吸入麻醉是医生非常倾向首选的全身麻醉方法。
第二,静脉麻醉方法。通过静脉给予麻醉药物和日常生活中我们进行输液打针是一个原理,都是借助静脉通路将麻醉药物输送到全身,借助血液循环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抑制作用。一般情况下,静脉全身麻醉会联合使用多种麻醉药物,从而保证患者的全身麻醉持久性以及有效性。现在临床常用的麻醉给药方式主要有三种:单次给药法、多次给药法以及持续给药法。随着临床对于麻醉用药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静脉给药全身麻醉的选药和用药上会更加严谨。
第三,平衡麻醉方法。这种麻醉方法简单来讲就是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或者麻醉技术,对患者完成手术过程中的麻醉干预。不同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可以同时使用或继时使用,重点在于“联合”用药。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上需要合理、科学,最大程度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同时还要控制用量。充分利用每种麻醉药物的具体药理作用,将麻醉风险降到最低,减少麻醉给药副作用。这种平衡麻醉方法的应用在临床中已经屡见不鲜,而且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优化,除了可以帮助患者减少降低费用,而且还能达到理想的麻醉质量要求。
三、麻醉过程需要做什么?
在麻醉开始前,医生会提前和患者进行沟通,对手术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全身麻醉的相关注意事项需要详细告知,还要按照手术要求和麻醉需求做一些身体机能的检查,防止术中出现不良状况或者术后有并发症的风险,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而此时我们需要对医生知无不言,以免因为隐瞒病情或病史出现安全隐患,还要按照手术要求提前禁食禁饮,以免术中出现呼吸道堵塞或其他风险。在完成全身麻醉给药后,需要每五分钟进行一次生命体征的详细记录,跟着医务人员的口令进行行为配合,可以快速进入深度镇静状态。而在手术结束后,麻醉药物的效果尚未完全消退,需要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并且去掉枕头平躺,防止无意识恶心呕吐会引起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