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警惕新生儿溶血病  守护宝宝健康
2024-05-07 09:57:42
作者:黄友丹
作者单位: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孕妈们要留意啦,夫妻血型不合时要警惕宝宝出现新生儿溶血病!

一、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当夫妻血型不合时,宝宝会遗传来自爸爸体内可能与妈妈不同的血型抗原,会刺激母亲体内产生针对该抗原的抗体,该抗体可能通过胎盘进入宝宝体内,与宝宝红细胞上的抗原结合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引起胎儿或新生儿溶血病!可不要小瞧了这个抗体,它可能导致早期流产,宝宝可能出现贫血、水肿、肝脾肿大、高胆红素血症与核黄疸等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二、O型和熊猫血孕妈要当心!

在我国,临床上新生儿溶血病以ABO血型不合引起的多见,多发生于O型孕妈非O型宝宝。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第一胎就可以发病,这是由于孕妈在受孕前已经接受过来自自然界的类似A、B抗原物质的刺激,体内已经产生了针对宝宝体内血型抗原的“小恶魔”——相应的抗体,所以在第一胎妊娠时可以直接通过胎盘进入宝宝体内引起溶血。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一般临床症状较轻,与生理性黄疸类似。不过临床上也有严重的ABO不合溶血症患儿,这与母亲体内的抗体强度、母体免疫状态、宝宝体内抗原强弱、胎盘屏障的通透性等因素都有关系。

非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以RH血型不合为主,尤其是以RH(D)不合多见,发生在母亲血型为RH(-)而宝宝血型为RH(+)时,RH(-)血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熊猫血”。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通常表现更为严重,起病急、进展迅速、溶血严重,容易并发胆红素脑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死亡!但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与ABO血型不合引起的不同,一般第一胎不会发病。这是由于自然界中极少存在类RH抗原物质,只能由人体血细胞抗原刺激产生,因此有过妊娠史、流产史、输血史、接受过抗-D免疫球抗体注射等情况时,“熊猫血”孕妈们就一定要注意了,要提前预防宝宝出现新生儿溶血病!

三、如何预防新生儿溶血病?

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听起来十分吓人,但好在我国汉族RH(+)占绝大多数(高达99.7%),RH(-)血可是实打实的“熊猫血”,所以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少见。新生儿溶血病的整体发生率不高,而且可以通过产前检查进行有效预防,所以宝爸宝妈们也不用过度焦虑哦!那么如何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呢?

建议夫妻双方在备孕前进行ABO、RH(D)血型鉴定,或者在妊娠8-12周建档时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新生儿溶血病的风险评估,如果存在风险的话,孕妈们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检测和干预。如果孕妈是“熊猫血”而宝宝为RH(D)阳性,通常在妊娠期及分娩前后要进行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防止孕妈体内产生针对胎儿红细胞的抗体,从源头上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所以孕妈们在怀孕期间一定要定期进行产检,争取尽早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四、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

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贫血和胆红素堆积对宝宝造成危害,治疗方法主要有:换血治疗、光照疗法、输血治疗、药物治疗。换血治疗可以减少宝宝体内的抗体、胆红素和致敏红细胞,缓解症状。光照疗法通过特殊的蓝光照射将宝宝体内的胆红素转化,更容易排出体外。输血治疗可以纠正宝宝的贫血状态,避免缺氧对其他脏器造成进一步损伤。药物疗法是应用免疫抑制剂,抑制母体产生的抗体。

宝宝健康是每个家庭的期许,正确认识新生儿溶血病,可以提前进行干预和防治,降低新生儿溶血病对宝宝和孕妈的伤害,避免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