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当心!致命的过敏性休克
2024-05-07 11:53:26
作者:花永丽
作者单位:北海市人民医院

春意渐暖,万物复苏,是户外踏青的好时节。然而,在户外游玩同时,我们须注意一些安全隐患,比如蜂蜇伤、蜱咬伤、蚂蚁咬伤等,这些看似小伤,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则可导致死亡。

今天我们一起来正确认识过敏性休克,学习救护知识,关键时刻可以挽救一条生命。

一、什么是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全身多系统速发变态反应。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可在几分钟之内,从轻微的皮肤症状,迅速发展至血管性水肿、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意识丧失、休克甚至死亡。

二、过敏原有哪些?

过敏原是过敏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根据接触过敏原的不同途径,通常将其分为4类:

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尘螨、霉菌、宠物皮屑等。

食入性过敏原:如牛奶、鸡蛋、海鲜、牛羊肉、坚果等。

接触性过敏原:如各类化妆品、染发剂、紫外线、化学添加剂等。

药物过敏原:青霉素、链霉素、异种血清等,可通过食入、吸入、接触或注射使人致敏并发生过敏反应。

三、过敏性休克有哪些表现?

过敏性休克有两大特点:

其一是休克表现,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四肢湿冷、发绀,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或完全丧失,血压迅速下降乃至测不出,脉搏消失,最终导致心跳停止。

其二是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伴有一些过敏相关的症状。

1.皮肤黏膜表现。是过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现的症征之一,包括皮肤潮红、瘙痒,继而广泛的荨麻疹和(或)血管神经性水肿;还可出现喷嚏、水样鼻涕、声音嘶哑等。

2.呼吸道阻塞症状。喉头水肿、和(或)支气管痉挛(哮喘)是本病多见的表现,也是最主要的死因之一。患者出现咽喉堵塞感、胸闷、气急、喘鸣、憋气、发绀、以致因窒息而死亡。

3.其他症状。较常见的有刺激性咳嗽、连续打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四、发生过敏性休克,在医务工作者到来之前,患者/旁人可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过敏性休克所致死亡可发生在几分钟内,迅速处理十分重要。一旦接触可疑过敏原(比如被昆虫咬或蜇)后,出现了上述表现,千万不可大意,要高度警惕过敏性休克的可能,尽早开展现场急救。

1.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或送往附近医院,并寻求在场或附近的医务人员帮助;

2.应迅速地使患者脱离过敏原,尽可能拍下发病患者之前服用的药物、吃过的食物等,尽量清楚地向医务人员交代过敏原,方便医务人员抢救判断;

3.让患者仰卧,轻度抬高头和下肢,增加向心脏和大脑的血液回流,有助于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则应做起来;

4.如果患者有呕吐,把头部偏向一侧并清除异物,以防窒息;

5.如果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有条件的情况下尽早使用AED进行除颤;

6.如果备有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可在患者大腿中部外侧肌内注射。

五、过敏性休克的预防和管理

1.明确过敏原。到医院抽血化验或皮肤点刺试验方法明确过敏原,了解自身对某种物品过敏并且要牢记。

2.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果使用某种药物、接触某种物品或进食某种食物发生过敏,或者通过检测明确过敏原后,要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因为对某物质发生过一次过敏,那么以后每次都会过敏,所以要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如药物过敏的患者在就医或购药时,告知医生或药师过敏史;食物过敏的患者需仔细阅读食物材料配方,外出就餐告知厨师或服务员用餐忌口。

3.避免过敏的诱发因素。如剧烈运动、饮酒、过度劳累等。对于运动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外出时须携带手机,方便求救。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

4.预备药物。对于反复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家中可常备肾上腺素,学会心肺复苏。

5.个人警示标识的使用。患有过敏性休克的患者需要佩戴个人警示标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救助。

总之,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过敏反应,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应对过敏性休克,日常预防是关键!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