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长期卧床患者的居家护理
2024-05-07 14:03:57
作者:梁立优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长时间、全方位的居家护理,以确保其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和安全。而居家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以下是关于长期卧床患者居家护理的几个关键方面:

一、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和护理,因此,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居家环境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确保家中布局合理,调整房间布局、增加辅助设备(如扶手、抓杆、轮椅等)、移除家中的杂物,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并使用防滑地毯。减少障碍和绊倒的风险。同时,为方便患者起身和行走,还要调整床铺高度和角度,以适应患者的需要。此外,还需要保持室内卫生、温度、湿度、及通风情况等,以满足患者的日常生活需求。

二、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长期卧床患者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退化等功能性改变,严重者可发生压力性损伤(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体位与活动的指导,如定期为患者翻身、清洁皮肤、拍背排痰等,进行适量的被动或主动活动,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有并发症出现,应及时处理,如寻求医生的帮助、调整治疗方案等。

三、日常清洁与卫生

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是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关键。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的洗漱、更衣、剪发等活动,并定期清洁床单、衣物和身体。此外,还要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四、营养与运动

长时间卧床,缺乏有效的运动,机体的代谢水平降低,蛋白质分解加快,合成减少,不可避免会出现低蛋白血症,肌肉萎缩。因此,合理的饮食及适度的运动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至关重要。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营养需求和口味偏好,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为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都需要合理摄入;鼓励患者多喝水,预防脱水。同时,适度主、被动运动有助于改善长期卧床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机体新陈代谢,加快蛋白及免疫物质的合成,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为其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如散步、太极拳、床上被动运动等。运动时应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五、心理疏导与支持

长期卧床可能导致患者产生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等心理问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定期与其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并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可以鼓励患者参与一些喜欢的活动,如听音乐、阅读等,以缓解其心理压力。如有需要,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六、定期监测与记录

定期的健康监测对于长期卧床患者至关重要。这包括定期测量血压、血糖、心率等重要指标,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并将结果及时记录在册,以供医生参考。如有异常,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治疗方案。

七、药物管理

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家庭相关护理人员应负责管理药物,确保患者药物的剂量、用法和时间准确无误。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同时,也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要定期与医生沟通,了解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方案。

八、疾病预防与紧急情况应对

预防疾病的复发和加重是患者居家护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相关的疾病预防知识,教育患者如何避免诱发因素、控制病情发展等。同时,也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居家护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紧急情况,如突发的高血压、低血糖等。护理人员应提前制定紧急预案,并确保患者和家属熟悉应急措施,如拨打急救电话、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等。

综上所述,长期卧床患者的居家护理需要全方位、细致入微的关怀和照顾。涉及多个方面,通过家庭环境、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日常清洁与卫生、营养与运动、心理疏导与支持、定期监测与记录、药物管理、疾病预防与紧急情况应对等方面的综合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病情管理、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