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别把肠息肉拖成肠癌!
2024-05-07 16:08:58
作者:高振伟
作者单位:廊坊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随着体检的普及,不少人查到肠道长了息肉,那么发现了息肉到底要不要切除?切除以后要注意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息肉那些事。

什么是肠息肉?

突出于肠道黏膜表面的上皮组织,统称为肠息肉。肠息肉就是长在肠子里头的小肉团,它是生活、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而出现的。

大多数息肉喜欢长在大肠,我们通常说的肠息肉指的就是大肠息肉或结肠息肉、直肠息肉。肠息肉大小不等,有的只是绿豆大小,甚至小到米粒样,有的大如草莓,甚至更大。

为什么肠道容易长“息肉”?

一个成年人的肠道,总共有8~9米长,人吃进去的食物,几乎都要在肠道中穿行而过。因为它的接触面大,生病的概率也比较大,而且肠道始终处在蠕动过程中,因此期间有任何刺激,都有可能引起息肉生长。

影响肠道息肉最多的,就是饮食和生活习惯。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提升,人们会摄入更多高脂肪、低纤维素的食物。高脂肪食物容易在肠道内留下油脂,导致肠道肥腻不净,从而黏住一些代谢废物。这些废物积累得多了,就容易引发肠道内炎症而出现溃疡。这些溃疡一边发生一边愈合,在愈合过程中形成息肉。低纤维素的食物,不利于肠道蠕动,食物残渣在体内留存时间过长,引发便秘,促使身体过于用力排出粪便。当肠道用力时,其中的血管容易因为充血而肿胀,最终形成息肉。与饮食相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肥胖。现在人肥胖率较高,也是人体新陈代谢变慢的表现。 

长了肠息肉会有什么症状?

很多时候,长了肠息肉并不会引起什么特别不舒服,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只有当息肉比较大时,才可能出现肚子痛、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烂、拉黑便、大便带血等比较明显的症状,这时肠息肉很可能已经是肿瘤性息肉,甚至已演变为肠癌了。

怎样能发现肠息肉?

肠息肉的发现只能靠结肠镜检查,很多人会担心做肠镜很痛。其实,现在很多医院都已开展无痛肠镜检查项目,经麻醉医师、内镜医师评估后打上麻药,睡上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肠镜检查了。

肠息肉要如何治疗?

对于较大息肉一般采取热切除方法,对于结直肠(微)小息肉宜采用冷息肉切除术。

冷息肉切除术分为以下2种:

1.冷钳息肉切除术:适用于大小为1~5mm的息肉;    

2.冷圈套息肉切除术:适用于大小为1~9mm的息肉;

冷切除术的优势有:①时间短,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②花费少,手术耗材少,减少了医疗花费;③无热相关并发症,无电损伤带来的出血、穿孔、电凝综合征等并发症。

肠息肉切除术后要注意什么?

1.饮食。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忌烟酒,忌辛辣。2.排气。在术后可上厕所排气,不要按压腹部。3.活动。休息为主,不可剧烈活动或进行重体力活动。勿搬重物。4.情绪。保持良好心情,过度担忧和激动易发生穿孔和出血。5.药物。忌促进肠蠕动药物及口服抗凝药。

牢记这三点减少息肉生长

肠息肉的发生很普遍,我们要以平常心对待它,但息肉的生长是有一定条件的。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对肠道的保养,减少或者减缓息肉的生长。

1.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肠道息肉的发生,与大便排泄不顺畅、用力过猛、炎症、便秘等息息相关。因此保养肠道的第一步,就是发挥肠道的功能,定时排便。

2.少吃重油重盐、干硬难咽、生冷食物。重油重盐的食物会使肠道内滋生更多的细菌,引起肠道内炎症发生,这些都是息肉生长的重要条件。加上这些食物腐朽后会产生毒素,加重肠道消化的负担,就会使息肉长得更快。

3.每日饮水都要充足,水分不足伤害肠道,引起炎性息肉生长。水是人体的重要成分,充足的水分能让消化系统正常发挥作用,肠道内形成的粪便松软成形,维持肠功能的正常运行。

总而言之,一旦发现息肉,千万不可大意!尽早处理才是正确态度。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