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有深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本病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尤以婴幼儿为多见,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了解百日咳的防治与护理知识,对于保护孩子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百日咳的传播途径与症状
1.传播途径:百日咳杆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方式。此外,接触被百日咳杆菌污染的物品,如玩具、衣物等,也可能导致感染。因此,在百日咳高发季节,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游乐场等。
2.症状表现:百日咳的潜伏期一般为5~21天,平均7~14天。典型患者全病程6~8周,临床病程可分为三期:(1)卡他期:从发病开始至出现痉咳,一般1~2周。开始症状类似感冒,除咳嗽外,可有流涕、喷嚏、低热,也可只有干咳。当其他症状逐渐消失时,咳嗽反而加重,日轻夜重,渐呈痉咳状。(2)痉咳期:一般为2~6周(或更长)。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本期特点。发作时咳嗽成串出现,咳十余声或数十声,直到咳出痰液或吐出胃内容物为止。咳嗽剧烈时,可有大、小便失禁,双手握拳屈肘、双眼圆睁、面红耳赤、涕泪交流、张口伸舌、唇色发绀等,表情极其痛苦。轻者一日数次,重者一日数十次,以夜间为多。当奔跑、进食、受凉、烟熏、哭吵等均可诱发。此期若无并发症,体温多正常。(3)恢复期:一般1~2周。咳嗽逐渐减轻,精神食欲逐渐恢复。
百日咳的治疗与预防
1.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和适当温度、湿度,避免嘈杂和刺激。对婴幼儿宜专人守护,避免发生窒息。对惊厥者应及时止惊,并加强护理。(2)抗菌治疗:卡他期4天内应用抗生素可减轻甚至不发生痉咳。进入痉咳期后,应用抗生素不能缩短病程,但能缩短排菌期和预防继发感染。首选红霉素或罗红霉素,疗程不少于10天。(3)并发症的治疗:有并发症者应作相应处理。并发肺炎可选用敏感抗生素,并发脑病时可适当使用脱水剂。
2.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隔离患者至痉咳出现后40天,或自起病后6周。密切接触者应观察3周,若有症状,应及早抗生素治疗。(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换气,百日咳流行时,做好环境消毒工作。对易感儿采取被动免疫的方法预防。(3)保护易感人群:可肌注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DPT)。计划免疫程序规定婴儿出生后3个月开始接种DPT,共注射3次,每次间隔1个月。至1岁左右再加强注射1次。
百日咳的家庭护理与注意事项
1.家庭护理:(1)保持环境安静:患儿居室要保持安静,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避免烟尘刺激。(2)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过饱或过饥。适量增加水果及蔬菜的摄入,补充维生素。(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及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儿多喝水,稀释痰液,利于排出。(4)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惊厥、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注意口腔卫生,预防口腔感染。
2.注意事项:(1)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医嘱,避免滥用,以免产生耐药性。(2)避免与其他患者接触:在百日咳流行期间,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以免感染其他病原体。(3)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4)心理关怀:百日咳病程较长,家长应保持耐心,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百日咳虽然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但只要我们了解其传播途径和症状表现,采取积极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加强家庭护理和注意事项,就能够有效保护孩子的健康。让我们携手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