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跟骨关节内骨折复位与内固定全过程
2024-05-10 08:53:40
作者:王祥
作者单位:无为市人民医院

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损伤,通常由于高空坠落或交通事故等高能量损伤导致。由于跟骨承担着人体的重量,并且是重要的运动结构,因此其骨折后的复位与内固定手术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复位与内固定全过程,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骨科手术。

术前准备

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身体状况适合手术,还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并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或MRI,以准确评估骨折的类型、程度和位置。

患者还需要在术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如停止服用某些可能影响手术的药物,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以及进行必要的心理准备。医生也会详细解释手术过程、可能的风险和预期的恢复过程,以帮助患者做好充分的准备。

手术过程

1.麻醉与体位。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加镇静剂下进行,患者需要采取侧卧位,患侧朝上,以便于手术操作。

2.手术入路。跟骨骨折的手术入路通常选择外侧L形切口,这种切口可以充分暴露跟骨的外侧壁和关节面,在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筋膜后,术者要小心地分离和保护周围的神经和血管。

3.骨折复位。在暴露骨折部位后,术者首先清理骨折端的血块和碎骨片,以便更好地观察骨折情况,之后通过手法和器械将骨折块复位到正确的位置。对于关节面内的骨折块,术者需要特别小心地进行复位,以确保关节面的平整和光滑,有助于减少术后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4.内固定。在骨折块复位满意后,术者会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器械来稳定骨折,常用的内固定器械包括钢板、螺钉和克氏针等,可以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来选择最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在固定过程中需要确保内固定器械的位置和角度都准确无误,此过程通常需要借助影像设备(如C型臂X光机)来实时监测和调整。

5.伤口缝合与包扎。在完成内固定后,术者会仔细检查手术区域,确保没有活动性出血或异物残留,然后逐层缝合伤口,并使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

术后处理与康复

1.术后观察与护理。术后患者需要在医院接受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护理。医护人员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医生会及时处理和调整治疗方案。

2.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医生会为患者开具适当的止痛药和消炎药来缓解症状,护理人员也可以指导患者通过冰敷、抬高患肢等方法来减轻肿胀和疼痛。

3.康复训练。在术后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根据患者的身体评估和生命体征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早期康复训练程序。术后第一天,可指导患者进行脚趾被动伸屈练习,同时需完成腓肠肌、股四头肌、臀大肌等相关肌肉锻炼。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术后第二天,鼓励患者完成足趾、踝关节等其他关节主动运动,并指导其完成跖屈、屈曲锻炼。术后第3~7天,指导患者每天进行全身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完成关节的主、被动功能锻炼,每次功能锻炼时间大约为15min,早晚各进行1次。术后2~3 周,拆除固定石膏后,对患者患侧实施针对性的功能锻炼,以伸屈、外旋为主。术后4~5周:患者每天进行站立、屈膝和行走等训练,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负重练习由轻及重,早晚训练30min。

注意事项与风险

1.感染风险:患者需要在术前和术后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和干燥,术后若发现伤口红肿、疼痛或有脓液流出等感染迹象,应立即就医处理。

2.神经血管损伤:跟骨周围的神经和血管丰富,手术过程中有可能造成损伤,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3.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此类情况与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骨折类型和位置等因素,一经发现要给予积极治疗。

4.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骨折后长期卧床和缺乏运动可能导致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因此在术后应尽早督促患者开始康复训练。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