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起床刷牙时,你们有没有遇见过一刷牙,吐出的泡沫里常常带着鲜红的血丝的情况呢?很多小伙伴们看见这种情况以为是自己刷牙太用力了,把牙龈刷坏了,于是就不敢刷了,甚至就干脆早晚都不刷牙了。有的小伙伴就不以为然,认为刷牙出血就是正常的事情,也不用去理会,于是就放任不管。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我们来看看牙龈出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牙龈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虽然看似小毛病,但却可能暗示着口腔健康出现了状况。了解牙龈出血的相关知识,对于维护口腔健康至关重要。
一、牙龈出血的原因
牙龈出血通常有局部的原因和全身疾病的原因导致,最常见的是口腔牙龈炎或者是牙周炎。常见的局部病因包括:菌斑、牙石的局部刺激:细菌微生物形成的菌斑和牙石的堆积是导致牙龈炎和牙周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们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温床,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会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出血。此外,不合适的假牙、充填体或矫治器等可能会刺激牙龈,引起出血。另外食物嵌塞也是常见原因:食物长期嵌塞在牙缝中,会压迫牙龈,导致牙龈炎症和出血。
除了局部刺激因素以外,部分全身性疾病也会导致牙龈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这些疾病会影响血液的凝固功能,导致牙龈出血不易止住。老年人群常见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病变和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并发牙周炎,出现牙龈出血。高血压患者在服用某些降压药物时,可能会引起牙龈增生,导致出血。另外一些少见的肝脏病如肝硬化、肝癌,微量元素维生素C缺乏等也可能导致牙龈出血。
二、牙龈出血的症状
牙龈出血的主要症状就是在刷牙、进食或睡觉时,发现口腔中有血液渗出。出血量一般较少,但如果持续出血或出血量较大,应引起重视。如果严重的牙龈炎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甚至会发展到严重的牙周病,引起牙齿的松动脱落。
三、牙龈出血的诊断
医生通常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口腔检查、血常规等检查来明确牙龈出血的原因。口腔检查包括检查牙龈的颜色、形态、质地,以及是否有牙石、菌斑等。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全身性疾病。
四、治疗方法
如果出现了牙龈出血的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是最正确的方法,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千万不要讳疾忌医或者放任不管。常见的治疗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通过洁治术(洗牙)去除牙石和菌斑,消除牙龈炎症。配合使用口腔含漱液、局部涂抹药物等,缓解牙龈炎症和出血。如果牙龈出血是由于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则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对于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血液病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等。
五、预防牙龈出血的方法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认真刷牙,使用牙线、牙缝刷等辅助工具清洁牙缝,定期洗牙,去除牙石和菌斑。同时要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维持牙龈健康。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后要改掉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
六、日常护理牙龈的建议
1.正确刷牙方法: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度角,轻轻加压,使刷毛进入龈沟和牙缝,以2~3颗牙为一组,水平颤动牙刷4~6次,然后将牙刷向牙冠方向转动,拂刷唇舌(腭)面。每个部位重复刷8~10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
2.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产品:使用软毛牙刷,电动或者手动的均可,避免使用过硬的牙刷损伤牙龈。选择含氟牙膏,有助于预防龋齿和牙龈疾病。
3.定期更换牙刷:一般建议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避免细菌滋生。
牙龈出血虽然是小事,但不注意也会变成大问题。通过了解牙龈出血的原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口腔健康,预防牙龈出血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做好日常护理,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护牙龈的健康,让我们拥有一口健康美丽的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