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乳牙根管治疗术是指通过根管预备和药物消毒去除根管内感染物质,消除对根尖周组织的炎性刺激,并用可吸收的材料充填根管,防止发生根尖周病或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的治疗方法。
二、患儿病史的采集
重点询问患牙疼痛史及软组织肿胀史。通常情况下,有疼痛史表明牙髓(牙神经)已有炎症,甚至牙髓坏死。但乳牙牙髓感染症状常常不明显,有些慢性牙髓炎,甚至牙髓坏死可能没有牙疼症状。因此,有无疼痛史不能作为判断乳牙牙髓是否感染的唯一指征。软组织肿胀或窦道史提示牙髓感染已累及患牙根尖周或根分叉下组织。
在询问病史时应同时询问主要看护人及患儿本人对疾病变化的叙述。儿童的年龄、心理成熟程度以及焦虑水平等因素会影响其对疼痛陈述的可信度,询问家长可帮助了解患儿病程的变化。但需注意的是,有可能存在患儿曾多次诉说牙痛却没引起家长注意的情况。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乳牙根管治疗术适用于急、慢性牙髓弥漫性感染和根周组织感染的患牙。一般来说,根管治疗术不能保留的牙齿意味着该牙将被拔除,所以掌握根管治疗术的禁忌证尤为重要。
乳牙根管治疗术的禁忌证有:1.乳牙根尖周组织广泛病变,病变波及恒牙胚;2.存在牙源性囊肿或滤泡囊肿;3.髓室底穿孔,或无法修复的牙齿;4.牙根吸收1/3以上或接近替换的乳牙。
四、根管预备与根管消毒
乳牙根管预备的目的是:去除根管内感染物质,包括残留牙髓、牙本质碎屑和细菌污染的根管壁牙本质(玷污层)。通畅根管,包括扩通钙化阻塞的根管,适当扩宽根管有利于去除污染的根管壁牙本质和充填根管,但无需拉直根管。
乳牙根管预备需结合机械预备与化学预备,在机械预备中配合使用化学试剂对根管进行冲洗、润滑和消毒。
感染的乳牙根管内存在多种微生物感染,机械预备和化学预备在消除主要微生物中起到重要作用。根管预备后仍可能有部分感染物质不能清除,尤其是对存在严重肿痛症状或活动性渗出的患牙,根管封药有助于减缓症状及清除感染。
五、根管充填的材料与技术
理想的乳牙根管充填材料应具备以下特点:不溶于水;不使牙齿变色;X线显影;易充入根管,必要时易取出;与根管壁应有粘接性且不收缩;稳定的抗感染能力;对根尖周组织无刺激,对根管内残留组织无凝固作用;超充材料易被吸收;不形成影响继承恒牙胚的硬组织团块;可促进根尖组织钙化和硬组织形成,封闭根尖孔;对牙龈组织无害。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根管充填材料多种多样,但还没有一种材料能够满足理想乳牙根管充填材料的所有特点。现今尚缺乏证据说明乳牙根管充填材料中某一种材料明显优于另一种。
六、根管治疗术的疗程
基于通过根管封药来保证根管消毒效果的考虑,乳牙根管治疗术通常需要2~3次就诊才能完成。但根管封药对根尖周组织存在一定的刺激性,过度使用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如根尖周炎)的风险。研究显示,一次性根管治疗术与多次分诊的根管治疗术在术后疼痛及成功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且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可避免反复局部注射麻醉药,减少橡皮障夹损伤牙龈的机会,规避了诊间暂封微渗漏等问题。
目前对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是否适用于根尖周病变或牙髓坏死的患牙仍存在争议。
一般来说,外伤、龋病等导致的牙髓暴露或牙髓炎可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难以通过暂封在诊间实现髓腔封闭、前牙需尽快美学修复等情况推荐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而存在根尖周病变或牙髓坏死
的病例则建议多次就诊。
七、乳牙牙髓治疗术后复查及注意事项
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都可进行临床和根尖片检查。通过临床和X线检查判断治疗是否成功。乳牙矿化程度比成人低更容易龋坏,龋坏进展也比较快。合理膳食,减少小朋友糖的摄入,限制进食频率;定期涂氟,对一些窝沟比较深的乳磨牙行窝沟封闭术;及时修复龋洞,避免龋坏进展,感染牙髓神经。
总之,乳牙是人类的第一副牙齿,虽然最终要被恒牙所替换,但是保存乳牙牙髓活力、保存患牙、维持牙齿正常替换对于后期恒牙列以及颌面部发育都有重要意义。所以如果孩子的乳牙发生牙髓感染,需要进行乳牙根管治疗时,家长应积极帮助孩子协助口腔医生完成治疗定期做口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