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的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先做心肺复苏,后处理创伤。先止血,后包扎。先固定,后搬运。
一、现场评估
到达现场后,首先要对现场进行评估,判断现场是否安全,是否有潜在的危险,如火灾、爆炸、有毒气体等。同时,要对伤病员的情况进行评估,判断伤病员的病情是否稳定,是否需要立即进行抢救。
二、判断伤病员意识和呼吸
在进行现场评估后,要立即对伤病员的意识和呼吸进行判断。轻拍伤病员的肩膀,并在其耳边大声呼喊:“你怎么了?”,观察伤病员是否有反应。用手指放在伤病员的鼻子下方,感受是否有气息。同时,观察伤病员的胸部是否有起伏。
三、呼救
如果伤病员的意识和呼吸都没有,要立即呼救,寻求周围人员的帮助。在呼救时,要说明自己的身份和专业背景,如“我是一名医生,我需要帮助”。同时,要说明伤病员的情况,如“一名男性,年龄在 30 岁左右,突然晕倒,没有呼吸和意识”。
四、心肺复苏
如果伤病员的意识和呼吸都没有,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步骤包括:
1. 胸外按压:将伤病员平放在硬板上,双手交叉放在伤病员的胸骨上,用力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 5-6 厘米,然后放松,使胸骨恢复原位。按压和放松的时间比为 1:1,每分钟按压 100-120 次。
2. 人工呼吸:将伤病员的头后仰,用手捏住伤病员的鼻子,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对准伤病员的嘴,将气吹入。每次吹气时间为 1-2 秒,每分钟吹气 8-10 次。
3. 持续心肺复苏:在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同时,要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伤病员恢复意识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五、止血
如果伤病员有明显的出血,要立即进行止血。止血的方法包括:
1. 直接压迫止血: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直接压迫出血部位,使血管受压,血流停止。
2. 止血带止血:在出血部位上方,用止血带或绷带等物品,紧紧地缠绕在肢体上,以压迫血管,减少出血。
3. 抬高伤肢止血:将伤肢抬高,使血液回流,减少出血。
六、固定
如果伤病员有骨折或关节脱位,要立即进行固定。固定的方法包括:
1. 夹板固定:用夹板或其他硬物,将骨折部位固定,以减少疼痛和避免进一步损伤。
2. 绷带固定:用绷带或其他柔软物品,将骨折部位固定,以减少疼痛和避免进一步损伤。
3. 牵引固定:用牵引装置,将骨折部位固定,以减少疼痛和避免进一步损伤。
七、搬运
在进行现场抢救后,要将伤病员及时搬运到安全地带,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搬运的方法包括:
1. 担架搬运:用担架将伤病员搬运到安全地带。
2. 背负搬运:用背负的方式将伤病员搬运到安全地带。
3. 扶持搬运:用扶持的方式将伤病员搬运到安全地带。
八、转运
在进行现场抢救后,要将伤病员及时转运到医院,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在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伤病员的稳定,避免进一步损伤。同时,要注意保持伤病员的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总之,院前急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在进行院前急救时,要注意现场评估,判断伤病员的意识和呼吸,呼救,心肺复苏,止血,固定,搬运和转运等步骤,以确保伤病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