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桔梗----宣肺 利咽 祛痰
2024-05-15 17:22:59
作者:吴春秀
作者单位:资阳市中医医院 中药房
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别名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玉桔梗、苦梗等,单凭名称,有人会误以为桔梗乃桔子的梗,但实际上与桔子或柑橘属没有直接关系。是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药,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去外皮或不去外皮,干燥。

《本草纲目》载: "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另引苏颂《图经本草》之言曰: "今在处有之,根如小指大,黄白色,春生苗,茎高尺余,叶似杏叶而长椭,四叶相对而生,嫩时亦可煮食,夏开花,紫碧色,颇似牵牛花。秋后结子,八月采根,其根有心,若无心者为荠”。在中国东北地区常被腌制为咸菜,在朝鲜半岛被用来制作泡菜,当地民谣《桔梗谣》“道拉基”所传唱的就是这种植物。另外,桔梗还能煲汤、酿酒、拌菜、做糕点等食用,所以,桔梗不愧是第一批被国家列为药食同源的品种。

植物形态

株高近1米,全株光滑无毛,少分枝。叶多卵形,急尖,叶背有白粉, 花萼钟状五裂片,被白粉,裂片三角形,花冠较大,长达4cm,多为蓝紫色,稀白色,“花苞如僧帽,盛开如铃铛”。蒴果球状,或球状倒圆锥形,或倒卵状。花期7~9月。

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下部渐细,有的有分枝,略扭曲,长7~20cm,直径0.7~2cm。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不去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具纵扭皱沟,并有横长的皮孔样斑痕及支根痕。上部有横纹。有的顶端有较短的根茎或不明显,其上有数个半月形茎痕。质脆,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白色。无臭,味微甜后苦。

药用价值

桔梗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桔梗、味辛,微温,主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珍珠囊药性论》记载桔梗:“其拥有四:止咽痛,兼除鼻塞;利隔气,仍治肺痈,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

《中国药典》(2020版)对桔梗的描述为:“性平,味苦、辛。归肺经。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等。煎服,3~10g;或入丸、散。”

临床应用

咳嗽痰多,胸闷不畅:本品辛散苦泄,宣开肺气,祛痰,是治疗肺经气分病之要药,无论寒热皆可。风寒者,配紫苏、杏仁,如杏苏散;风热者,配桑叶、菊花、杏仁,如桑菊饮;若治痰滞胸痞,常配枳壳用。

咽喉肿痛,失音:本品能宣肺泄邪以利咽开音。凡外邪犯肺,咽痛失音者,常配甘草、牛蒡子等用,如桔梗汤及加味甘桔汤。治咽喉肿痛,热毒盛者,可配射干、马勃、板蓝根等以清热解毒利咽。

肺痈吐脓:本品性散上行,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治肺痈咳嗽胸痛。咯痰腥臭者,可配甘草用之,如桔梗汤:临床上可再配鱼腥草、冬瓜仁等以加强清肺排脓之效。

此外,本品又可宣开肺气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秘。  

注意事项

本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

推荐食疗

1止咳润肺——桔梗粥

粳米50克,桔粳50克,冰糖10克。将鲜桔梗洗净,切细;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取锅加入冷水、桔梗、粳米,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煮,至粥将成时,加入冰糖,待几滚即可。

2.化痰止咳,宣肺降气——桔梗甘草茶

桔梗100克,甘草100克。将桔梗、甘草共制为末,细筛分包,每包10克,备泡茶用。

3.清热解毒,止咳祛痰——凉拌桔梗

桔梗200克,小黄瓜半根,芝麻5克,辣椒酱5克,醋10克,白糖10克,酱油5克,香油5克。将秸梗洗净泡软,小黄瓜洗净,去头尾切片备用。将所有材料及调味料充分混合挽拌均匀至入味即可食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