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减肥为何这么难?!
2024-05-15 17:56:52
作者:张奔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健康管理中心
2024年3月1日,世界肥胖协会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球肥胖地图》显示,到2035年,全球将有33亿人属于肥胖或超重,占全球人口的39%,肥胖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共同的健康危机!               

近年来,关于减肥的话题热度大涨,爱美的女性想要苗条的身材,年轻的男性想要散发吸引人的荷尔蒙,中老年人想要健康的身体来憧憬美好的退休生活或安度晚年。各种平台在大力宣扬减肥,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减肥者在努力(“喊着响亮的口号”)。

先来说说减肥的定义,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我们吃下的所有东西都会变成能量,而所有的活动比如站着、走路、举筷子、拿一张纸,甚至24小时躺着不动都会消耗能量。只要消耗能量大于摄取能量,就能瘦;反之,就会胖。说到减肥的原理,看着不是很简单吗?但有关数据显示在肥胖或超重人群中,减肥成功的概率不到5%,肥胖率仍在持续增长。为什么减肥如此之难,因为这是对我们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为什么我们一碰到最甜、最油的食物就难以抵挡?这可以追溯到我们人类的祖先,数万年前的我们住在草原上或森林里,高热量的甜食非常罕见,永远供不应求,想吃甜食只有一种可能来源:熟透的水果。如果碰到一棵长满甜美果实的树,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吃到吃不下为止,否则等到附近的猴子也发现这棵树,可就一颗也吃不到了。于是这种想大口吃下高热量食物的直觉本能就这样深植在我们的基因里。这种“贪吃基因”的理论已经得到广泛接受,并成为许多人不能成功减肥的“理由”。

但其实,我们还有另一种基因—追逐猎物、捕食的运动本能,早期人类为了生存,我们必须日复一日处在运动模式中采集物品,和猎物赛跑以获得食物,否则等待我们的就是寒冷、饥饿、死亡。但随着工农业、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的生存、生活方式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长期坐在办公椅工作,也不再缺少食物,人类的“运动基因”已经逐渐退化,而“贪吃基因”却在茁壮成长,事实上,许多社会现在的问题是营养过剩,胖死比饿死的概率更高!

在生物学方面,人体还有另一种重要机能—保护机能。生物学的本质是生存和繁衍,人体会储存能量来维持基础代谢(生命),这就是我们饿了就想吃的原因。在减肥过程中,当体内能量消耗到一定程度时,身体会产生适应现象,出现保护性抑制,阻止能量的继续消耗,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就是减肥者常说的“平台期”,这种状态通常会持续数月,除非调整新的减肥策略,否则体重会一直不动或者反弹,而新的策略往往是比之前更痛苦、更折磨。所以这种保护机制会让减肥者不能继续坚持,产生自我怀疑和否定,减肥之路往往就半途而废。

对比生理因素,精神意志的坚持才是决定减肥是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当你下定决心开始减肥,就注定走上了一条孤独之路,这段旅程会是多久?答案是一辈子!你的决心能坚持到底吗?你是否能抵挡奶茶、烧烤、油炸碳水的诱惑?你是否想要躺在沙发、吃着令人心情愉悦的零食追剧的快乐?你是否能抵挡住身边人“苦口婆心”、“糖衣炮弹”的劝告?你是否会产生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疏离感?有些人刚开始就想而却步,有些人在辛苦一段时间就半途而废,而只有那百分之几的人靠强大的意志力、长期的自律坚持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而有很大数量的减肥者,在成功后满心欢喜的回到之前的快乐生活,结果换来了更可怕的反弹,这会摧毁一个人的减肥意志,并使其永远失去动力,彻底躺平摆烂,这才是令人最绝望的!

事实上,和平的世界环境,和谐的社会也是促使肥胖增长的因素之一。数十年前,我们的先辈还在经历着战乱和饥荒,而现在我们的冰箱装满了各种食物,超市有琳琅满目的货品,抗日神剧里我们的战士在吃着精致的面点、穿着干净漂亮的衣服。忆苦思甜,我们只看见了“甜”,也一直在追求“甜”!

减肥不是一边喊着口号一边吞下一整个冰淇淋,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是饿一顿暴食一顿,而是一项追求健康的终身事业。想成功并保持成功,需要坚强的内心、长久的自律和科学的方法。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参考文章

【1】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M]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2021

【2】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 年第 13 卷第 11 期.DOI:10.12037/YXQY.2021.11-01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