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警惕!药物可能导致眼睛损害
2024-05-17 10:05:34
作者:宋政
作者单位: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药物引起眼损害的报道日益增多。常言道“是药三分毒”,药物能够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能会对我们的机体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视网膜的新陈代谢旺盛,流量比脑组织要多20倍左右,且与某些药物具有高度的结合力,尤其在药物全身或局部长期大剂量或高浓度应用的情况下,眼睛极易受到损害。药物引起的眼睛损害常不为人所知,极易被忽视,而眼睛受损害造成视力出现问题,则会对我们的日程生活和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

那么,哪些药物可能引起眼睛损害:

(1)抗菌药物:氯霉素、多粘菌素B(E)口服10天以上,可致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或双目失明,小儿对此尤为敏感;磺胺类药口服5-10天后,可引起视神经炎、结膜炎和急性假近视。局部应用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新霉素,可引起眼部过敏反应,如过敏性结膜炎、眼睑红肿、球结膜充血等。

(2)抗病毒药物:有一些抗病毒药物,比如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用于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和其他病毒性疾病,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眼睛受损害问题,如视神经炎和视网膜病变。

(3)抗结核药:链霉素有神经毒性作用,可引起突发性球后视神经炎或渐进性视神经萎缩;乙胺丁醇可致严重的、有时为不可逆的眼损害(与用药量有关),主要表现为球后视神经炎、视力减退、视网膜出血和色素变化,如与利福平合用更易加重眼损害。

(4)抗癌药:环磷酰胺可致视网膜血管炎而失明,白消安可致晶状体混浊或白内障,长春新碱可致眼肌麻痹。

(5)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可致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结膜炎下出血、幻觉、复视和视力减弱;吲哚美辛可致视野缩小、畏光、视神经萎缩,甚至失明;布洛芬可引起视力减退和色觉障碍。

(6)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和氟哌利多可能会引起视网膜病变和其他眼部并发症。患者在长期使用这些药物治疗时,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并告知医生视力变化。

(7)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可致幻觉、复视、眼球震颤、双侧瞳孔大小不均和调节失常;卡马西平可致结膜炎和晶状体混浊,从而导致视物模糊,眼睛干涩等问题。

(8)糖皮质激素:本类药物无论全身或局部长期应用,均可损害晶状体,引起白内障;还可致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并能致角膜溃疡穿孔、加重眼部感染和延迟眼外伤愈合等。

(9)其他类:此外,阿托品、山莨菪碱等具有散瞳作用的药物会增加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风险;糜蛋白酶对视网膜有较强的毒性,应用时若药液透入玻璃体,可造成晶状体损害;近年有资料报道,硝苯地平诱发急性充血性青光眼多例。

(10)可致先天性眼畸形的药物:目前已肯定可致先天性眼畸形的药物有 :甲氨蝶呤、白消安、氯隆、奎宁和抗惊厥药等。有些药物如:利血平、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雌激素和降血糖药等,虽然动物试验已证实能引起眼畸变,但迄今尚未见有引起人胎眼畸变的报道,不过孕妇使用仍应警惕,最好避免使用。

如何预防眼损害:

1.严格遵医嘱使用药物: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避免滥用药物增加的对眼睛造成的不良影响,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时长,以减少药物对眼损害的几率,这对保护视力至关重要。  

2.定期进行眼部检查:长期使用可能影响视力的药物,患者需要针对性的眼部检查。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早采取措施防范可能发生的眼损害。

3.寻求专业建议:如果有眼部不适,就医时应向医生交待既往用药史,不要擅自使用眼药水,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治疗。

4.让眼睛免受紫外线的伤害: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会损伤眼睛,并加重药物对视力的影响。进行户外活动时,可戴上太阳镜,让眼睛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5.营养均衡:营养均衡对眼睛健康至关重要。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锌和w-3脂肪酸的食物,如橙色水果、深色蔬菜、坚果和鱼类,有助于深色蔬菜、坚果和鱼类,有助于眼睛健康。

6.避免眼睛疲劳:长时间用眼、缺乏休息和频繁接触电子设备等,都会导致眼睛疲劳。及时休息、做眼保健操、远离电子设备等,都是预防眼睛疲劳的有效方法。

7.保持眼部卫生:保持眼部卫生,可以降低眼部感染和发生炎症的风险。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