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消化溃疡的患者症状常为非特异性,典型者可表现为慢性、节律性、周期性的上腹部疼痛。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可感到饥饿痛或夜间腹痛;胃溃疡患者可有餐后腹痛、恶心、呕吐、体质量下降等症状。部分未经治疗的患者病变可自行愈合,如致病因素持续存在,症状会反复发作。而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常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
导致这类疾病的诱因有很多种,不但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胃肠黏膜防御作用的削弱以及药物、精神等因素与其发病也有密切关系。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以及有溃疡家族史的人群均是消化溃疡的易发人群。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都疏于管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越来越多,加之溃疡有一定的自限性,所以即使身体已经发出了疼痛的警告,很多人仍然不甚在意,以至于疾病进展,最后因并发症住院。
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并发症。出血常表现为贫血或呕血,近50%的患者可在无任何预警症状的情况下发生出血,因消化性溃疡出血而入院的患者死亡率有5%~10%。穿孔通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上腹部剧烈疼痛,症状严重程度取决于患者年龄和合并症,并发穿孔者死亡率可高达20%。幽门梗阻常表现为餐后加重的上腹胀痛,呕吐后腹痛可稍缓解,呕吐物可为宿食。另外,我们还需要知道,若致病因素持续存在,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溃疡还会有癌变的风险,大约<1%胃溃疡有可能癌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般不发生癌变。所以易发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若有反复腹部不适的情况发生,应该考虑自己是否有发生溃疡的可能,明白患病的严重性,并对此加以重视,积极到医院就诊以确诊或排除,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内镜检查是诊断消化溃疡最重要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排除其他可致溃疡的疾病,还可通过活检或快速尿素酶试验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对制定溃疡的治疗计划至关重要。内镜下患病部位大多数呈现一种多发性不规则的溃疡,直径约为1.0 cm甚至更大,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也可能是线形;溃疡边缘通常光整,底部常有灰黄色或灰白色渗出物;溃疡周围的黏膜可能出现充血、水肿等改变,还可见皱聚向溃疡集中。所以大家每年体检时也可以做这个项目以确认自己的消化系统健康。
为了减少消化溃疡发生的概率,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方式对消化溃疡进行预防:
1.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劳逸结合。要充分地做好个人卫生,在饭前便后养成及时洗手的习惯。
2.饮食因素:饮食宜清淡,多食用营养丰富和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饮食。高浓度酒精可损伤胃黏膜,应减少烟酒。进食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不要在临睡前进食,因为临睡前进食会刺激胃酸分泌过多而诱发溃疡。
3.应激和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心境,避免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
4.筛查幽门螺旋杆菌:对计划长期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建议筛查幽门螺杆菌,如为阳性则根除。若患者年龄>35岁,应在根除前行胃镜检查。
5.非甾体类抗炎药溃疡的预防:如果不能停服该类药物,推荐给予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溃疡发生。一般将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发生溃疡的风险分为低、中、高3级,低风险者酌情进行预防,中、高风险者推荐预防。
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规律生活,健康作息,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