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更年期产生病因与症状
更年期虽为女性必经阶段,但部分因素可导致女性更早进入更年期、更年期症状更严重等。首先,卵巢功能不全、卵巢切除、子宫切除等手术绝经,可导致患者更早出现更年期相关症状;其次,放化疗治疗可对患者性腺产生破坏,进而影响其性激素水平,导致患者可因此产生更年期症状;最后,患者情绪状态、性格特点也可导致患者产生更年期症状,若其生存压力、生活压力或身体健康压力明显较大时,遭遇各种突发性负面事件等均对患者心理防线产生重要挑战,长期压抑,可对患者心理、身体激素分泌、生活健康性与规律性等均产生影响,进而促使其早更或更年期症状加剧。
当女性进入更年期后,通常会产生生理、心理、神经等一系列症状,生理症状包含月经紊乱、身体潮热出汗、阴道分泌物异常、外阴瘙痒、阴道灼痛、性交后出血、性交痛、尿失禁、尿痛、尿急、尿频等;心理症状主要包含焦虑、焦躁、抑郁、易怒等;神经症状主要体现为自主神经失调,具体包含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下降、易疲劳、心悸、头痛、睡眠障碍等。另外,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进而还会导致其产生腰部酸胀感、漏尿、下腹坠胀等,进一步对女性身体、心理等产生不良影响。
更年期相关症状主要是因为女性雌激素水平呈波动性下降,长期的雌激素缺乏,不仅会出现更年期相关症状,还会增加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发生率。雌激素在机体中具有调节脂质代谢、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扩张血管、维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作用,当雌激素水平较低,可导致血脂水平异常,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提高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其次,雌激素还具有抑制破骨细胞、促进钙吸收作用,从而保障患者骨功能,当其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时,可导致骨质丢失,进而提高骨质疏松发生率;最后,雌激素水平还可导致女性泌尿生殖道萎缩、性生活疼痛、尿频、尿急、尿痛、反复泌尿系感染等,女性妇科病症发生率因此明显提升。
2、更年期的健康管理措施
由于更年期对女性身心影响较大,绝经对女性的骨骼、心血管、认知会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所以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全面的健康管理,平稳的度过更年期,并保障身心健康。
健康查体:更年期女性身体各个疾病的发病率均增加,所以每年的健康体检非常重要。早发现,可以及时在专科进行诊断与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延误病情,使身体的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调整心理状态:更年期为女性必经阶段,此阶段生殖功能呈不断衰退趋势,通常会经历绝经过渡期、围绝经期、绝经、绝经后期等,需坦然接受机体变化,从而调整心理状态,提高对更年期的认知水平,以良好状态面对更年期。
健康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需保持健康饮食习惯,根据自身营养水平及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等不断调整饮食并充分保障营养全面。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奶类、大豆、全谷物等,适量吃鱼、禽、蛋、瘦肉。还需要控糖≤(25~50)g/d、少油(25~30 g/d)、少盐(≤5 g/d)、限酒(乙醇量≤15 g/d)、戒烟、足量饮水(1 500~1 700 ml/d)等健康生活饮食习惯。健康作息也对身体健康、整体形象等影响较大。规律作息,保障睡眠时间合理、睡眠质量良好,避免熬夜、久坐等,保障身心健康。
运动:运动对于更年期女性非常重要。通过身体运动可高效改善机体循环水平、代谢水平及提高免疫力、促进情绪状态改善等。根据年龄、爱好及身体素质等选择适宜运动项目并坚持进行,促使女性身体素质水平可不断提高。建议每周规律有氧运动3-5次,每周累计150分钟,另外需要适当增加2-3次抗阻运动,增加肌肉含量及肌力。同时还可以增加凯格尔运动,可以提高盆底肌功能,降低尿失禁、漏尿等症状的发生,减少对女性身体、心理不良影响。适当增加脑力活动及社交活动,也可以帮助女性更舒适的度过更年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兴趣爱好、多外出郊游、主动与人沟通等,改善其心理状态,进而促使情绪状态、身体状态等均可显著改善。
3、更年期的激素治疗
更年期女性出现更年期症状以及远期的代谢性疾病等是因为雌激素水平降低而引起,所以雌激素的补充治疗可以解决更年期相关问题。当出现更年期相关症状时,就可以开始激素补充治疗。在开始治疗前,需要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全面评估。激素补充治疗的禁忌症,主要包括不明原因的阴道流血、乳腺癌、雌激素依赖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6个月内有活动性血栓疾病等。当出现禁忌症无法进行激素治疗时,也可以采用非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缓解症状。比如中药、植物雌激素等。还可以使用非药物治疗,例如针灸、正念减压疗法、催眠等辅助治疗。
更年期女性生理、心理均发生明显变化,若未有效改善,可能危及其身体健康、精神状态等。对此,一方面女性需加强对自身身心健康重视度,及时进行身体检查并观察身心变化,不断调节,减少对自身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还需加大对更年期宣传力度,引导社会机构、家庭等均不断加强对更年期关注度,同时家属加强对女性观察力度与关怀力度,促使女性健康性可再次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