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生活,科学控糖
健康生活,科学控糖就是规律的健康饮食,不是多吃或者少吃,也不是不吃,而是优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合理加餐,促进餐后血糖稳定,养成和建立合理膳食习惯,定期营养咨询,提高血糖控制能力,清淡饮食(烹调油<25 g,盐<5g),戒烟、限制饮酒,预防和延缓并发症。在饮食控制方面,糖尿病患者还应注意食物的烹饪方法,尽量采用蒸、煮、烤等低脂方式,避免油炸食物。此外,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测,以监测饮食对血糖的具体影响。合理安排饮食,保持血糖水平的平稳也有助于心理健康,减少因血糖波动带来的焦虑和压力,了解食品标签上的营养信息,选择低糖、低盐、低脂的食品,对控制总热量和提升饮食质量同样重要。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高糖食品和加工食品,优先选择新鲜的蔬菜和果蔬,这样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整体健康。
2.适宜运动,控制体重
(1)适宜运动就是适当增加体力活动,每周至少5天,每次30-45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快走、骑车、乒乓球、羽毛球、慢跑、游泳等)要占50%以上,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从而改善体质和胰岛素敏感性。但要根据血糖水平和自己身体情况调整运动量和时间,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血糖波动。(2)控制体重就是患者如果是正常体重就需要维持正常体重,预防消瘦。而如果是超重或者肥胖就需要减重,以自己体重的5%-10%作为减重目标,按照每月减少1-2kg的速度,3-6个月减少体重5%-10%。减重速度不可过快,以防低血糖的发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宜的体育活动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小运动,例如使用楼梯而非电梯,增加步行的机会等。此外,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并有助于控制血压和改善脂质代谢。糖尿病患者在进行任何新的运动计划前,应咨询医生或健康顾问,确保运动计划适合自身的健康状况。定期与教练或同伴一起锻炼,不仅可以提供动力,还可以在运动过程中得到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3.健康教育
对于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类型、病因、症状以及可能的并发症等方面的了解是必要的。这有助于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更好地理解疾病,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管理措施。学会正确使用血糖监测仪器,并了解血糖监测的重要性。掌握如何解读血糖数据,以及何时应该采取行动,例如调整饮食或药物剂量。 提供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包括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运动量等。这些都是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和减少并发症风险的重要因素。教育患者如何正确地服用药物,包括注射胰岛素的技巧和药物的储存。同时,提醒患者不要擅自改变药物剂量或停止药物使用,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4.按需监测,学会注射
(1)按需监测就是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决定血糖监测次数,例如:在空腹、睡前、夜间、运动前后、怀疑低血糖、开车等关键事件前可以增加血糖监测频次,并记录下来,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的血糖变化。血糖监测方法:①正确安装血糖试纸于血糖仪上。②用75%酒精消毒手指,待干30秒。③用采血针刺入手指指尖一侧,棉签擦掉第一滴血,随后再挤出一滴血,采集在血糖试纸上。④观察血糖仪显示的数值,并进行记录。(2)学会注射就是根据患者的情况遵医嘱进行按时按量的胰岛素皮下注射,因长期在一个部位进行胰岛素皮下注射容易形成皮下硬结,所以建议在不同注射部位轮换注射。胰岛素注射方法:①选择部位:腹部周围,脐周>5cm;大腿外侧、臀部、双上臂外侧。②如果是预混胰岛素调节剂量时需注意摇匀,调节至所需剂量,备好饭。③用75%酒精消毒注射部位,待干30秒。④将调好剂量的胰岛素笔刺入皮下,推完胰岛素后停留10秒,避免胰岛素溢出,然后拔针,用棉签按住注射部位,切记不要用力挤压、揉搓。⑤胰岛素注射完毕后立即进食,以免低血糖的发生。⑥胰岛素笔用完后放置在室温25℃以内,放置在阴凉处,避免日晒,不能放在冷冻的地方,以免产生蛋白质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