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智齿为什么需要拔除?
2024-05-21 13:45:04
作者:王国光
作者单位:邯郸市第一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智齿,作为人类口腔中的最后一颗牙齿,常常在成年后才长出,因此得名。然而,这颗牙齿并非总是能够顺利生长并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在许多情况下,智齿的生长可能导致一系列口腔问题,从而需要拔除。

一、智齿的定义和位置    

智齿是人类口腔中的第三磨牙,也被称为第三大臼齿。它们通常是成年人口腔中最后一排牙齿中最后一颗生长出来的牙齿。智齿位于口腔的最后位置,分别位于上下颌的后部,一般每颗颌骨上下都会生长出两颗智齿,合计四颗。因此,每个人可能会拥有四颗智齿,但并非所有人的智齿都会顺利生长出来。由于智齿生长位置相对较靠后,有时会出现生长不完全或生长方向不正常的情况,从而引发各种口腔问题。

二、智齿引发的问题    

牙龈肿胀和疼痛:由于智齿生长时,周围牙龈组织可能受到挤压或感染,导致局部牙龈肿胀、疼痛和不适。

牙齿错位:智齿生长方向不正常或空间不足时,可能会造成周围牙齿错位、移位,导致牙齿拥挤、排列不齐等问题。

牙齿包裹:智齿生长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局部牙龈组织遮挡智齿的情况,导致智齿无法完全生长出来,形成牙齿包裹,容易引发感染和疼痛。

牙齿囊肿:智齿生长不畅,可能导致周围牙齿囊肿的形成,造成颌骨损伤和疼痛。

咬合问题:智齿生长位置不正常或引发牙齿错位时,可能会影响到口腔的咬合功能,导致咬合不良、咬合不齐等问题。

牙龈感染和牙龈炎:由于智齿生长过程中,容易在周围牙龈组织形成牙齿包裹或留下难以清洁的牙缝,从而易于滋生细菌,引发牙龈感染和牙龈炎。

三、智齿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牙龈问题:智齿生长过程中,由于位置深,不易清洁,容易滋生细菌,导致牙龈感染、牙周疾病等问题,影响口腔健康。

牙齿错位:智齿生长位置不正常或者空间不足,可能会对周围牙齿造成压力,导致牙齿错位、移位,影响口腔的正常咬合功能。

牙齿包裹:智齿由于受到周围牙龈组织或其他牙齿的遮挡,无法完全生长出来,形成牙齿包裹,易于引发感染和囊肿等问题,影响口腔健康。

颌骨问题:智齿生长位置不正常或者囊肿形成,可能会对颌骨造成压力,导致颌骨问题,影响口腔健康。

口腔卫生问题:智齿生长位置深,不易清洁,容易积聚食物残渣和细菌,影响口腔卫生,易于引发龋齿、牙龈炎等问题。

四、智齿拔除的好处    

缓解疼痛:智齿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造成牙龈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拔除智齿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疼痛感,让患者摆脱不适。

预防感染:智齿生长位置深在口腔深处,不易清洁,容易滋生细菌,导致牙龈感染、牙周疾病等。

避免牙齿错位:智齿生长位置不正常或空间不足,可能会对周围牙齿造成压力,导致牙齿错位、移位。拔除智齿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保持牙齿的正常排列。

改善口腔卫生:智齿生长位置深,不易清洁,容易积聚食物残渣和细菌,影响口腔卫生。拔除智齿可以改善口腔卫生状况,减少龋齿和牙周疾病的发生。

避免颌骨问题:智齿生长位置不正常或囊肿形成可能会对颌骨造成压力,导致颌骨问题。拔除智齿可以避免这些颌骨问题的发生。

减轻咬合压力:智齿生长位置不佳可能会影响到咬合功能,导致咬合不良、疼痛等问题。拔除智齿可以减轻咬合压力,改善咬合功能。

五、智齿拔除后的护理    

控制出血:智齿拔除后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出血,应在拔牙位置用干净的纱布轻轻压迫,帮助止血。避免用舌头舔拔牙位置,以免刺激出血。

控制肿胀:拔除智齿后,周围软组织可能会肿胀。可以应用冰袋或冰敷缓解肿胀,每次冰敷约15-20分钟,每隔一段时间再继续冰敷。

饮食注意:在拔除智齿后的头几天内,应避免食用过热或过硬的食物,以免刺激拔牙位置。建议选择软食物和流质食物,如酸奶、果泥、汤等,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物残渣滞留。

注意口腔卫生:拔除智齿后,应谨慎刷牙,避免刷到拔牙位置,以免刺激伤口。可以在拔牙位置周围用盐水漱口,有助于保持口腔清洁,促进伤口愈合。

遵医嘱服药: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处方药或止痛药,有助于减轻疼痛和不适感,促进伤口愈合。

避免用吸管吸吮:在拔除智齿后的头几天内,应避免使用吸管吸吮饮料,以免破坏拔牙位置的血凝块,引发感染或干扰伤口愈合。

定期复诊: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并遵医嘱进行后续治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