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1.1湿热型类风湿关节炎
(1)中医针对湿气比较重的患者,主要采用的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使经络通畅。所以在治疗中,常见的方剂是宣痹汤和二妙散加减治疗。其中药方中的黄柏、连翘皮、赤小豆等药物具有较好的去湿热功效;而蚕沙、半夏、杏仁等药物又具备燥湿化痰,活血定痛,祛风湿的功效;牛膝能逐瘀活血,强筋骨。
(2)中医针对热毒患者,主要采用的治疗原则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凉血通络为主。所以临床中常见的方剂是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方中的药物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活血凉血的功效,如生地、玄参、生甘草、银花、白花蛇等;而药方中的牛膝、当归等具备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的功效;老鹤草、菱仁、萆蒋能帮助患者通络止痛,祛风湿。
1.2寒湿型;
中医针对寒湿型患者,主要采用的治疗原则是温补阳气,散寒止痛。所以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治疗方剂是乌头汤。方中乌头能温经止痛,祛风湿;麻黄具有散寒发汗的作用;黄芪具有补气消肿的作用;芍药具有养血和营、缓急止痛的功效等。
1.3肝肾亏虚
中医针对肝肾亏虚型患者,主要采用的治疗原则是滋阴补肾、调养气血、顺筋活络。临床上常用的方剂是六味地黄合四物汤加味治疗,方中的六味地黄具有“滋肾,补肾精,降虚火”的功效。四物汤具有养血活血的功效。此外还可以加入桑枝、莶草、伸筋草等药物,具有除湿消肿、祛风散寒、舒筋活血、利关节等功效。
1.4肾阳(气)虚
中医针对肾阳(气)虚型患者,主要采用的治疗原则是温补阳气,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临床中常见的方剂有桂附地黄汤。本方中黄芪、党参、附子等均为温阳益气之药;而山萸肉、地黄、山药等具有清热生津和益肾填精的作用;同时还具备清热活血、凉血散瘀、消炎消肿的功效的泽泻、茯苓、丹皮等药物。如果患者脾虚寒湿较重,可在汤中加入薏苡仁、苍白术等中药,同时还可适量加入五加皮、鸡血藤等药物,具有通络活血的功效。
2.类风湿关节炎的西医治疗
2.1消炎镇痛药物治疗
常用的消炎镇痛药有布洛芬、优布芬、消炎痛等。这类药物的作用就是抑制前列腺素,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的炎症及疼痛症状。小剂量时有镇痛作用,大剂量时有抗炎作用。但是这种药物并不能改变病情,而且长期服用还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不能长时间服用。
2.2抗风湿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药
临床中常见的抗风湿药物有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松龙等。这些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有效控制患者急性期病变的情况,帮助患者延缓早期关节破坏的情况,实现关节功能的改善。
(2)传统抗风湿药
临床中传统的抗风湿药物主要有甲氨蝶呤、来氟米特以及羟氯喹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延缓关节炎病变的发展进度,但是对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等并没有直接的作用。
(3)生物靶向制剂
当前临床中常见的生物靶向制剂有很多,比如肿瘤坏死因子(TNF-a)拮抗剂、白介素-6(1L-1)拮抗剂以及JAK通路抑制剂等。这些生物靶向制剂对那些能够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炎症介质进行阻断,实现症状的缓解,避免关节被破坏。
总结: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来说,中西医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