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心内科患者有哪些营养护理?
2024-05-21 16:44:10
作者:任丽玮
作者单位:邯郸市第一医院
心内科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这些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心脏功能,还可能导致全身多系统的损害。营养护理在心内科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患者控制体重、降低血压、改善血脂等,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对于心内科患者来说,营养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心脏健康饮食    

心脏健康饮食对于心内科患者至关重要。这种饮食模式旨在控制胆固醇和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素。关键的一点是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鱼类、坚果和橄榄油。同时,也要避免高盐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加工食品和油炸食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包括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品,有助于改善胆固醇水平和消化系统健康。另外,适度控制糖分摄入也是重要的,尤其是避免过多摄入加工糖分。

限制钠的摄入    

限制钠的摄入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高盐饮食可能导致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因此,心脏健康饮食建议患者减少食物中的盐分摄入量。高盐食物通常包括加工食品、快餐、罐头食品以及一些熟食和零食。取而代之的是,应选择新鲜的食材,尽量避免添加盐。此外,还可以使用香草、香料、柠檬汁等食品调味品来增加食物的口感而不增加钠的摄入量。

增加膳食纤维    

增加膳食纤维是促进心脏健康的重要措施。膳食纤维是一种植物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水果、蔬菜、全谷类和豆类中。它不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对于消化系统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控制血糖和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膳食纤维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的水平,同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的水平,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此外,膳食纤维还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它可以增加粪便的体积和软度,促进排便,减少便秘的发生。膳食纤维还有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为了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建议患者多食用水果和蔬菜,尤其是带皮的水果和蔬菜,因为它们通常富含膳食纤维。全谷类食品,如燕麦、糙米和全麦面包,也是良好的膳食纤维来源。此外,豆类、坚果和种子也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可以作为健康的零食选择。 选择健康脂肪     选择健康脂肪是维护心脏健康的关键。虽然脂肪通常被视为不良的营养物质,但实际上,某些类型的脂肪对心血管系统有益。健康的脂肪主要包括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Omega-3脂肪酸,它们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Omega-3脂肪酸被认为对心血管健康有益,因为它们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并降低心律不齐的发生率。此外,Omega-3脂肪酸还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特性,有助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鱼类是Omega-3脂肪酸的主要来源之一,特别是深海鱼,如三文鱼、鳕鱼和鳟鱼。其他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还包括亚麻籽、核桃和大豆。

此外,橄榄油和坚果也是健康脂肪的良好来源。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坏胆固醇(LDL)水平,保护心脏健康。坚果则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E,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控制糖分摄入     控制糖分摄入对于心脏健康至关重要。高糖饮食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糖分摄入过多会导致血糖水平急剧上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体重和脂肪堆积,进而加重心脏负担。

高血糖还会导致血管壁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心脏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控制糖分摄入是维持心脏健康的关键之一。

要控制糖分摄入,首先需要避免过多摄入加工糖分,如糖果、饮料和甜点。此外,还应尽量减少食用加工食品,因为它们通常含有隐藏的糖分。取而代之的是,应该选择自然含糖量较低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而不是果汁或罐头水果,因为它们通常含有更多的糖分。

此外,应该避免食用高糖饮料,如汽水和果汁饮料,而是选择水或低糖饮料作为饮品。饮食中应该注重摄入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类食品和蔬菜,而不是快速消化的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白米和白面包。

总之,通过控制糖分摄入,可以降低体重、维持血糖水平稳定,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助于保持心脏健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