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管的固定与保护
血液透析导管在置入后,应妥善固定,避免导管外滑、扭曲或打折。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应采取肢体保护性约束措施,以防意外拔管;护理人员要定期检查导管固定情况,确保导管位置正确,无移位或脱落现象。导管留置时间也是影响导管功能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关指南建议非隧道透析导管留置时间为2~4周;对于透析时间大于2周或长期透析的患者应尽快建立长期血管通路。
二、保持穿刺部位清洁
置管穿刺术后,需要使用无菌敷贴覆盖穿刺点,以减少与外界的接触,从而降低感染风险。每次透析时,需更换新的无菌敷贴,并确保敷贴粘贴舒适,不影响颈部的正常活动;在暂停透析期间,应注意每三天更换一次敷贴,并做好导管的日常维护工作。
三、观察患者情况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以及穿刺处有无红肿、疼痛、渗血、渗液等情况;要是出现上述异常,应立即处理并通知医生进行评估,以防止感染扩散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四、导管的夹闭与清洁
非透析时间,外露的导管应夹闭并保持清洁;告知患者及家属应避免触碰导管外端,以防污染;此外在洗澡或淋浴时,应使用防水敷贴或保护袋将导管及穿刺部位密封,防止水分进入引起感染。
五、活动与休息
股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下肢弯曲度不能超过90度,避免下蹲、弯腰等动作,避免长时间端坐位,适宜半卧位体位,同时减少行走,穿着合适的外裤,避免穿脱裤子时将导管拉出。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选择宽松舒适的衣服,以减少对导管的牵扯;若导管不慎脱落,应立即压迫止血,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六、导管使用限制
血液透析导管专用于透析治疗,严禁使用导管进行输液、抽血等非透析治疗操作,此类非正规操作可能会导致导管堵塞、感染等风险增加。
七、定期消毒与检查
每日应对导管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以降低导管感染的风险;还要定期检查导管的通畅性,确保透析治疗能够顺利进行。
八、封管与溶栓
每次透析结束后,应使用肝素正确封管,防止导管内血栓形成;如果导管内发生血栓,导致无法抽出血液或回血阻力增大,应及时进行溶栓治疗,以确保导管的通畅。
九、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除了导管本身的护理,护理人员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同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教会他们如何正确护理导管,在生活当中养成及时对汗液擦拭的习惯,在擦拭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干净的毛巾或者纸巾来进行,防止汗液流入置管口;对睡觉的姿势进行合理的选择,最好的睡觉姿势是平卧或者侧卧位,避免对导管造成压迫、扭曲等,还要防止导管出现脱落等情况;尽量穿开襟的衣服,避免穿脱衣物时的牵拉,要形成加强保护导管的意识,在穿脱衣服时应小心轻拉衣服,防止将导管拉出来,从而避免发生出血等情况;穿的衣服尽可能的宽松、最好穿棉质衣服,这样能避免对导管产生一定的压迫。
十、饮食与生活干预
在日程生活中,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维持均衡的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提高免疫力;遵循医生的建议,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入和体重增长;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严格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血液透析导管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其涉及到导管的固定、穿刺部位的清洁、患者的观察、导管的夹闭与清洁、活动与休息、导管使用限制、定期消毒与检查、封管与溶栓以及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只有做好这些护理工作,才能确保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