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机制
护士规培应由专门的继续教育培训委员会负责,其组织框架包括分管院长、护理部、护士长、教学培训组长等,各级成员应明确自己的培训管理责任,形成分级管理和目标管理的机制。整个规培过程需严格执行培训带教老师准入制度,进一步提高带教老师的专业水平。在规培之前应组织教学组长开展培训,并每隔1年针对其开展1次准入考核,分别从工作年限、学历、基础理论、操作技能、教学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考核,从中择优选择带教老师。医院护理部在设计规培方案时应以国家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 2015) 为基础,同时考虑本院实际护理需求以及人才招聘情况,提高规培方案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2.统一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内容
护理继续教育委员会应深入研读《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深刻领会文件精神,之后结合各科室的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制定每年度的规范化培训理论课程及其具体内容要求。为了确保这些课程能够高质量地实施,委员会应将任务细化并分配给各对应专科。各科室的护士长积极组织科室中理论基础扎实、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带教老师进行备课工作。备课完成后,课件首先在科室内进行试讲,由护士长严格把关,确保教学质量。经过科室内部的初步审核后,再提交至护士规范化培训小组和护理部进行最终审核。只有经过层层审核通过的课程,才会最终呈现给新入职的护士们。此外,我们还特别加强了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安全管理以及护理核心制度等方面的授课内容,旨在全面提升新护士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为他们未来的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创新岗前培训方式
岗前培训是规培的重要内容,旨在丰富新护士的临床经验,培养其职业道德与医院文化,提升其安全意识与护理服务思想。一对一师徒式带教体现出目的性、针对性特点,由专人带教护士,为其制定与自身能力及发展需求相符的培训方案。PBL教学则由带教老师整理出典型的临床案例,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医院硬件设施模拟真实的情景,提问护士开放性问题,引发其思考。情景模拟教学可提升护士的实践操作能力,加深其对于真实护理情景的感知,带教老师通过典型案例情景模拟的方式,让新护士分别扮演情境中的角色,如产妇、医生、助产士、护士等,通过亲身经历与互动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素养,提升其实践操作技能,帮助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行为导向教学本质上是实践教学和任务教学,重点在于引导护士的沟通尝试,让其在完成特定沟通任务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沟通技巧。
4.严格实行培训考勤登记制度
为确保规培护士的学习参与度,规培期间应严格执行培训考勤登记制度,要求护士进行培训签到,并由护士培训小组在规培手册上加盖公章,以此作为参与培训的凭证。另外还需定期对护士的出勤率进行统计,以便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对于因故无法参加的培训,规培护士需要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并认真记录学习笔记,以确保不遗漏任何重要内容,这部分护士需要按时参加理论操作考核,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为了规范护士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护理部制定了明确的培训和考核要求。医院应制定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应用能力考核评分表,详细规定了评分细则,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护士规范化培训对于医院整体护理质量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各医院应当明确护理人才培养要求,深入领会国家有关护理人才培养相关文件的精神要义,完善规培机制,创新规培方式,培养出具备较高职业责任感与专业素养的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