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1:院前急救
从医院管理的视角出发,急诊流程的优化至关重要。当急诊电话响起,接线人员应立即开始系统性地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当前状况,同时提醒患者及其家属避免触碰可能加重病情的行为。此外,接线人员还需通过语言沟通和心理支持,稳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挂断电话后,接线人员需迅速将患者信息传达给相应的急诊医疗团队,以便他们迅速准备所需的急救措施、药品和人员。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应确保所有入院手续、急救预案均已准备就绪。
现场及救护车上的急诊医护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呼吸道畅通。对于昏迷患者,应采取侧卧位以防呕吐物误吸。针对病情较轻、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经过初步处理后,可安全转运至医院。然而,对于病情严重、出现昏迷或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医护人员需立即进行系统性处理,确保病情稳定后再进行安全转运。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始终致力于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到院时间。
要点2:院中急救
2.1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应安置于平卧位,并将头部偏向一侧。处理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时,通常需要将患者的头部抬高至20°至30°之间。对于表现出轻度意识障碍的患者,需要特别关注其呼吸道的通畅性。通过采用口咽通道来协助患者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简易呼吸器可以辅助呼吸,严重情况下则需进行气管插管。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应尽早确保气道通畅,以提高血氧含量,并预防误吸,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
2.2控制血压
通常情况下,通过颅内降压治疗后,患者的血压会下降,无需额外服用降压药物。但是,如果血压突然升高,收缩压超过26.6千帕时,可以考虑使用呋塞米等降压药物。对于危重脑卒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应性高血压,此时无需立即使用降压药物。然而,如果血压突然升高或下降,可以选择适当的药物来调节,确保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2.3控制脑水肿
当脑水肿发生时,脑组织可能会因缺氧和缺血而受损,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脑组织坏死。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头部CT扫描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手段,它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脑水肿的程度和范围。在脑卒中的急性期,有时由于条件限制可能无法立即进行CT检查。在这种情况下,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尤为重要,包括血压控制、脱水治疗和降颅压措施,以减轻脑水肿对患者的影响。在建立血管通路以控制脑水肿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一些细节。应避免使用葡萄糖,控制输液速度,减少高渗性昏迷的风险。
2.4血糖的调节
众多脑卒中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医护人员必须密切关注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精确调控,从而确保急救过程的高效与安全。当血糖异常时,应适当给予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水平的目标值为7.8毫摩尔/升。
要点3:急救转送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如存在脑部疾病或昏迷、血压升高等情况,必须优先进行系统治疗后再进行安全转运。在转运过程中,务必确保患者的身体姿势稳定,控制担架移动速度,以确保整个转运过程平稳进行。在紧急转诊过程中,必须密切监测患者的静脉通畅、呼吸道通畅、输氧和心电监护等情况。同时,也需要注意患者的肢体活动、生命体征、瞳孔反应以及意识状态等指标。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一旦发生,情况就非常危急,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建议各医院制定更为有效的急诊急救方案,为脑卒中患者开辟绿色通道,争分夺秒地挽救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