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人工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知识
2023-10-17 17:19:23
作者:马龙梅
作者单位:深州市医院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选择要不要上起搏器,是选择上什么功能类型的起搏器,下边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起搏器的相关知识吧。人工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是通过起搏器发出一定能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与传导,以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心脏起搏器是由脉冲发生器和起搏电极导线两部分组成。其适应症为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可采用双腔或单腔或三腔起搏器治疗。

术后护理:

1、术后让患者保持平卧位运回病房,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以备急救和术后用药,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必要时应用镇咳药。

2、术后一般心电监护2~3天,监测脉搏、血压、心律、心率和临床表现,患者自觉症状,及时发现起搏器起搏及感知功能。

3、术后常规描记体表心电图。

4、切口处理:在患者伤口和囊袋部位局部压迫500 g沙袋6 h以利皮下囊袋内止血,且每间隔2小时解除压迫5分钟;每天对手术局部观察,观察起搏器囊袋有无肿胀,检查切口敷料有无渗血,切口有无红、肿、局部疼痛、皮肤暗紫瘀斑、波动感等,及时发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切口周围皮肤清洁,用无菌敷料包扎。

5、术后1、2、3、5、7-8天换药,术后一般用抗生素3~5天 ,术后7-8天拆线,视伤口状况可延长拆线时间。

6、术后活动:患者术后平卧12小时,12小时后可将床头摇起30度,二十四小时后下床活动。术后尽量卧床3天,一般平卧或起搏器对侧侧卧位 ;早期应限制术侧上肢活动或身体大翻动,防止电极移位,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做剧烈的甩手动作及肩部负重。

7、术后肢体活动指导:术后健侧上肢及双下肢(如无伤口)即可活动; 术侧上肢制动2小时,2小时后可适当活动腕关节及肘关节; 24小时后病人可用术侧上肢进餐; 48小时候可小范围活动术侧肩关节,之后范围逐渐增加;术后1-3天避免肩关节过度伸展;  72小时后术侧肢体可抬高45度,以后逐渐增加; 1周后可用术侧梳头;  2周后可用术侧的手摸到对侧的耳朵;术后2周起开始适当抬高植入侧手臂等,但尽量避免过度伸展及大幅度的甩臂等活动;一般3个月后可以正常活动,做些家务,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8、因此应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和床上肢体活动,预防发生肺部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如出现咳嗽等症状,尽早镇咳。

9、饮食及排便护理:应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粗纤维、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预防便秘,禁食产气、辛辣刺激饮食。避免床上排便用力过猛,使电极脱位。

健康宣教:

1、随访指导:使患者增强随访意识,一般要求植入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随访一次,以后每3-6个月随访1次。待接近起搏器限定年限时,要缩短随访时间,加强随访每月甚至每周1次,在电池耗尽之前及时更换起搏器。

2、病情检测指导:指导患者每天自测2次脉搏,如出现频率明显改变,脉搏比预先频率减少10%提示起搏器电极接触不良或电池不足,应立即就诊。如出现安装前症状(如晕厥)提示起搏器故障,也应立即就诊。

3、起搏器知识指导:告知患者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及使用年限。指导其出院后妥善保管好起搏器卡,因为卡上标注着起搏器型号、有关参数及安装日期,外出时随身携带病情记录卡,若出现新的症状,如心悸、胸闷、头晕、疲乏、晕厥等,应考虑起搏器综合征,及时联系医生对症处理。

4、治疗环境干扰指导:避免强磁场和高电压的场所,如核磁共振、手术电刀、有线加速器、碎石震波焦点、理疗、电灼器治疗等,家庭用电一般不影响起搏器工作,嘱患者一旦接触某些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立即离开现场或者不使用该电器。移动电话放在距起搏器至少15厘米的口袋内,拨打电话接听电话采用对侧。

5、运动指导:避免剧烈运动,装起搏器一侧上肢应避免用力过度或者幅度过大的动作(如打网球、举重物等),以免影响起搏器功能或电极脱落。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