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是一种重大的生理干预,术患者后往往面临着营养不良的风险。营养不良常可导致术后伤口愈合缓慢,感染高发等并发症。术后合理的膳食及良好的饮食摄入对于促进伤口愈合、增强免疫功能和缩短康复时间,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重要影响。那么心脏手术术后究竟应该吃什么、怎么吃?饮食有什么注意事项?如何合理补充营养、正确调配饮食?本文将深入探讨心脏手术后的营养问题,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饮食建议,帮助心脏术后患者早期康复及心脏手术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及时调整自身的饮食习惯。
心外科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途径
1.口服:口服途径是外科营养支持途径中最有效、最安全、最合乎生理特点的途径。在病人胃肠道功能良好或基本良好的情况下,均应鼓励病人经口摄食。同时,注意膳食的色、香、味、型。
2.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鼻胃管或胃造口等途径将营养液直接输送到肠道内的方法。对胃肠道功能允许,但不愿经口进食,或经口进食量不足,或有严重的口腔、食道等疾病或梗阻的病人,可采用管饲方式提供营养。
3.肠外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是指通过静脉途径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血液中,绕过胃肠道直接进入体内。对于严重胃肠功能障碍或无法通过肠内营养支持满足营养需求的患者,可以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其方式可采用中心静脉插管、外周静脉插管。
饮食种类的选择
1.流质:如米汤、酸奶、面汤、清鸡汤、清鱼汤等,避免牛奶或豆浆等易产气的食物,以防引起腹胀等不适。若患者已正常排气排便,可适量饮用牛奶、豆浆或酸奶等。
2.半流质饮食:面条、馄饨、肉末粥、米粥、米糊、米粉、藕粉、蛋羹等。
3.普通饮食:要求食物多种、营养均衡。每日食物种类应包括谷类、蔬菜、鱼、肉、蛋、奶豆类及适量脂肪和少量调味品。
4.高蛋白饮食:以优质蛋白为主,多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如乳类、蛋类、肉类、水产类等)和大豆蛋白。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将会导致瘦组织群的丢失,阻碍机体功能恢复。
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进食注意事项
1.早期进食:术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后的患者,无胃肠道并发症者,可在拔管4~6小时后开始进水及米汤等流食,进食量不宜过大,少食多餐,每次以不超过200mL为宜,全天可进食5~6次。拔管困难,或存在吞咽困难或胃肠道并发症者,可根据情况积极进行肠内营养或静脉营养。
2.循序渐进:从流食逐渐过渡,待病人排气后可过渡到半流食、普食。
3.限制脂肪的摄入,避免过多的动物性油脂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过多的摄入反式脂肪酸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建议每天烹饪油25~30克。
4.限制食盐的摄入,饮食要偏淡些,腌腊制品、咸蛋、咸鱼等含盐量过高的食品尽量不要食用,过多的进食食盐会增加血容量,增加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导致血压升高。另外,吃盐过多,让人产生口渴的感觉,需要喝大量的水来缓解,大量摄取盐会导致身体浮肿,增加心脏的负担。严重的还会导致心力衰竭。建议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
5.限制水量摄入,过多的水分,会增加心脏负担,引起肺水肿、心衰、心包积液等并发症,那么每个人该饮多少水呢?大约在每天1000~1500ml,包括食物中的水分。具体根据心功能、肾功能作相应调整。建议少量多次饮水,每次30~60ml,一般在18:00以前的饮水量占全天饮水量的80%,以避免夜间入厕、保证夜间休息。
6.瓣膜病患者术后可进食含钾高的食物,如如香蕉、苹果、橙子等,有助于维持心肌细胞膜稳定,可能减少术后房颤早期复发。
7.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更需注意维生素K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甘蓝、甜菜、绿豆、莴笋、花椰菜、芥菜、菜、藕,以及动物肝脏、鱼肝油、蛋黄等。维生素K会影响抗凝的药效,所以摄入维生素K是要注意的。
8.成分未明的保健品:有些患者认为服用保健品能够帮助恢复健康,但目前很多保健品并没有具备药监部门的批号,安全性能并不高。因此患者在食用时发现成分不明时应谨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