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不断上升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GLOBOCAN)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肺癌病例约220.7万,新增肺癌死亡病例约179.6万,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新发和死亡病例的11.4%和18.0%。作为全球人口基数最大的国家,在过去10余年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肺癌筛查在全国范围的普及,中国人群肺癌发病率呈缓慢上升趋势。GLOBOCAN 显示,2022年中国新发肺癌病例约87.1万,新增肺癌死亡病例约76.7万,分别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病例的18.1%和23.9%。肺癌新增和死亡病例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的首位。因此,肺癌依然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恶性肿瘤,推广和实施肺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对于有效控制肺癌高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致力于深入探讨其病因、诊断和治疗。透过对吸烟、环境因素等病因的分析,读者将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肺癌的成因。而对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的介绍,有助于读者更早地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治疗方面,我们将详细探讨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方法,并强调综合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通过这些信息,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肺癌,并且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病因
1.吸烟。(1)主动吸烟:长期主动吸烟是导致肺癌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等,长时间的吸入会对肺部组织造成严重损害,促使正常细胞发生恶变,形成肿瘤。(2)被动吸烟:长期接触二手烟也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被动吸烟者暴露于他人吸烟时释放出的烟雾中,同样吸入有害物质,增加患病可能性。接触吸烟的年龄越小肺癌发病的风险越高,一项来自UK Biobank的最新研究发现,无论是宫内接受烟草暴露还是出生后的吸烟行为均会增加肺癌的发生风险,并且开始吸烟年龄越小,肺癌的发生风险越大;与不吸烟的人群相比,儿童、青少年和成年时期习得吸烟行为后肺癌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4、8和5倍,肺癌死亡风险亦增加。
2.环境因素。空气污染:暴露在空气污染物和化学物质中的人更容易患肺癌。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室内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如苯、甲醛等,都可能成为致癌因子,长期暴露会累积增加罹患肺癌的风险。
3.职业暴露。长期接触放射线,如放射性气体或X射线,也会增加患病风险。放射线能够直接损伤DNA,导致细胞变异,进而形成肿瘤。特别是在某些职业环境或医疗检查过程中频繁接触放射线的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更高。
4.其他。近期,多项研究证实慢性病共病与肺癌的发生相关。He等报道,与不患有免疫介导疾病的人群相比,患有免疫相关疾病,尤其是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发生肺癌的风险增加。Choi等同样发现,即使在不吸烟的人群中,患有支气管扩张病与肺癌发病风险增加相关。Cowdery等同样证实抑郁症状是肺癌的危险因素。
诊断
1.临床症状。(1)咳嗽、咳血、胸痛等呼吸道症状。这些症状常常是肺癌患者最先出现的体征之一。由于肿瘤的生长压迫了气道或者破坏了肺部组织,导致患者出现持续性咳嗽或者咳血的情况。而胸痛则可能是肿瘤已经扩散至胸膜或胸壁引起的。这些症状的出现应该引起重视,及早进行进一步的检查。(2)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随着肿瘤的生长和癌细胞对身体营养的消耗,患者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和食欲减退。这些全身症状常常反映了肿瘤已经对身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应该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2.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可以初步发现肺部异常。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之一,能够发现肺部结节、阴影等异常情况。虽然X线检查无法提供详细的结构信息,但对于初步筛查和发现肺部异常具有重要意义。(2)CT扫描:能够提供更详细的影像信息,帮助诊断肺癌的类型和位置。CT扫描通过多个角度的断层成像,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对于肺癌的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在肺癌的诊断过程中,CT扫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
3.内镜及其他检查。(1)支气管镜检查和超声支气管穿刺活检术:支气管镜检查对于肿瘤的定位诊断和获取组织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中央型肺癌,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窥及病变,95%以上可以通过细胞学刷检和组织学活检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目前已经有多种导航技术对于周围型肺癌进行穿刺活检术。(2)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简单、无创,易于为患者接受,是肺癌定性诊断行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也可以作为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手段。(3)病理组织学检查:活检组织标本病理诊断主要明确有无肿瘤及肿瘤类型,对于形态学不典型的病例需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晚期 NSCLC 患者的活检标本还应兼顾分子病理检测,尤其是腺癌患者。
治疗
1.手术治疗: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手术可以通过肺叶切除、楔形切除或肺部全切除术来去除肿瘤。(1)肺叶切除、楔形切除术:适用于早期肺癌患者。在早期肺癌患者中,肿瘤通常局限于一个肺叶,因此通过肺叶切除术可以将含有肿瘤的肺叶完全切除,保留肺功能的同时彻底清除肿瘤组织,提高治愈率。(2)肺部全切除术:对于局部进展较严重的肺癌。当肺癌已经扩散至肺部多个叶片或者侵犯了胸膜、支气管等重要结构时,常常需要进行肺部全切除术。这种手术可以彻底清除肺部的肿瘤组织,避免癌细胞的进一步扩散和转移。
2.放疗和化疗:(1)放射治疗:通过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放射治疗常用于手术不可行或术后复发的肺癌患者,也可用于减轻肿瘤引起的症状,如疼痛和呼吸困难。高能射线能够精确定位并杀死癌细胞,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2)化学治疗:使用药物干预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化学治疗通常与手术或放疗结合使用,被广泛应用于晚期肺癌患者。通过给予化疗药物,可以杀死体内的癌细胞或者阻止其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
3.靶向和免疫治疗:(1)靶向治疗:这种治疗主要是针对肿瘤细胞而不会杀灭正常的细胞。选择靶向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根据没有合适的基因突变靶点从而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如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可选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达可替尼、阿法替尼 或奥希替尼。(2)免疫治疗: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这是目前最常用的免疫治疗方法之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免疫细胞上的抑制性信号,使T细胞能够更有效地攻击肿瘤细胞。PD-1/PD-L1和CTLA-4是两个常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免疫治疗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免疫相关性的皮疹、疲劳、肝功能异常等。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时需要密切监测。
4.其他治疗: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栓塞治疗等,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中医药治疗在一些患者中可能作为辅助治疗。
结语
肺癌作为一种严重的疾病,其病因复杂,但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尤其是吸烟者,定期进行体检至关重要。通过早期的筛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肺部异常,从而提供更早的治疗机会。此外,积极改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肺癌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戒烟、避免二手烟暴露、保持健康饮食、加强体育锻炼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提升整体健康水平,为预防和控制肺癌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