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认识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之首——肺癌
2024-05-15 11:43:53
作者:刘贵廷
作者单位: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癌症是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和延长预期寿命的重要障碍。据WHO IARC的统计,在112个国家中,癌症是人类第一或第二大死亡原因(年龄小于70岁的人群)。2022年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每年肺癌新发约82.81万例,死亡约65.70万例,新发及死亡人数均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

一、肺癌是什么?

肺癌,全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起源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

二、临床表现有哪些?

早期:肺癌发病隐匿,早期肺癌多数无明显症状,大多数是在薄层胸部CT检查时发现;常见症状有痰中带血点、血丝或断续地少量咯血。

中、晚期:肺癌压迫、侵犯临近器官、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时,可产生下列征象:

1.压迫或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膈肌麻痹;

2.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呛咳、声音嘶哑;

3.压迫上腔静脉,引起静脉怒张,甚至晕厥;

4.侵犯胸膜及胸壁,引起持续性剧烈胸痛;

5.侵入纵隔,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

6.侵入纵隔和压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或组织,引起颈交感神经综合征;

7.淋巴转移后,可出现体表淋巴结肿大;

8.产生内分泌物质,呈现非转移性的全身症状:如骨关节病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男性乳腺增大、多发性肌肉神经痛等。

三、哪些因素会诱发肺癌?

1.吸烟:众所周知,吸烟是导致肺癌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过程中可产生40多种致癌物质。研究发现,每天吸烟2盒以上的男性,肺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0.4倍。吸烟量越大,吸烟时间越长,风险也越大。

2.空气污染:包括室内空气污染和室外空气污染。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等这些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与患肺癌的概率成正比。室内空气污染包括装修材料,厨房油烟等,女性肺癌的发病率上升目前认为与厨房油烟关系较密切。工作中接触到粉尘或石棉的人患肺癌的危险性也会增加。

3.既往肺疾病史: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和结核等是肺癌的危险因素,其中肺结核的关系最密切。

4.饮食营养失衡: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和饮酒会增加患肺癌的危险性。

5.心理因素:心理适应能力差、精神长期压抑等会使肺癌的发病危险增加。

四、这些症状可能是肺癌的信号

1.长期咳嗽:以刺激性呛咳、干咳等最为常见。

2.咯血:多呈间歇或断续出现痰中带血、咯血痰、咯鲜血。

3.胸闷气短:很多肺癌患者在早期或病情发展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症状,特别是在活动后尤为明显,患者总感觉气不够用。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还会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症状。

4.胸痛:大多在肺癌的中晚期出现,但若癌瘤位于胸膜附近,则可较早出现胸痛,表现为不规则的隐痛或钝痛。当癌瘤直接侵犯胸膜时,则可有尖锐胸痛,在咳嗽或呼吸时加重。

5.发热:发热是肺癌比较常见的症状,临床上常被误认为是感染。

如果反复出现感染,尤其是CT发现肺部肿块必须进行深入检查,以免误诊。

6.声音嘶哑:有近30%的肺癌患者在病情发展的不同时期,甚至是早期就出现了声音嘶哑症状,其中中央型肺癌更容易出现。

这并不是因为癌肿侵犯到了声带,而是癌肿压迫或刺激到了喉返神经,从而造成患者发音异常,但这种异常并不会伴随其他呼吸道表现,比如发热、咽喉疼痛等。

7.其它:除了肺部的症状外,肺癌还会出现一些其他表现,常常会被误诊。如头昏头痛,乏力、消瘦、杵状指(手指或脚趾尖明显增粗)、骨关节病、皮肌炎等。

五、如何降低肺癌发生率?

1.戒烟:吸烟是造成肺癌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会导致有害物质在肺部积累,吸烟者患上肺癌的概率是非吸烟者的15~30倍。戒烟可有效降低肺癌发生率。

2.增强体质:适当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功能,保持体能活跃的人能降低约20%的肺癌发生风险。运动是肿瘤防治成本最低的方法。

3.健康饮食:营养均衡、健康饮食、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等能起到一定预防肺癌的作用。

4.避免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接触放射线、空气污染、慢性肺部病史、化学物质暴露等。

5.注意避免室内空气污染:比如被动吸烟、明火燃煤取暖、接触油烟等。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