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一种可能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因此,了解这一疾病,知道如何防范,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什么是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急性炎症过程。胰腺是一个重要的消化腺,它分泌的胰液对于食物的消化,尤其是对脂肪的消化至关重要。当某些因素导致胰液排出受阻或胰酶在胰腺内被异常激活时,胰腺组织会发生自我消化,从而引起炎症。
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因素
1.胆道疾病:胆道结石、炎症或寄生虫等可能导致胆总管与胰管的共同开口处阻塞,使得胆汁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从而引发胰腺炎。
2.酒精:长期大量饮酒可直接损伤胰腺,同时刺激胰液的过度分泌,容易引发胰腺炎。
3.代谢障碍:如高脂血症和高钙血症,也可能导致胰腺炎的发生。
4.十二指肠降段疾病:如球后穿透性溃疡、邻近十二指肠乳头的憩室炎等,都可能影响到胰液的正常排出,进而引发炎症。
5.手术与创伤:某些腹部手术、钝器伤、穿通伤等可能损伤胰腺组织,导致胰腺炎。
6.药物:某些药物如利尿剂、硫唑嘌呤、糖皮质激素等,长期使用可能增加胰腺炎的风险。
7.感染及全身炎症反应:如急性流行性腮腺炎、甲型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也可能诱发胰腺炎。
8.过度进食:尤其是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可能刺激胰液的大量分泌,导致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的症状
急性胰腺炎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
1.腹痛:多位于左上腹,可向左肩及左腰背部放射,疼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可有持续性的刀割样疼痛。
2.恶心、呕吐:多数患者会出现此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混有胆汁。
3.发热:多数为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如果发热不退或逐日升高,应警惕继发感染的可能。
4.低血压或休克:重症胰腺炎患者可能会出现此症状,表现为焦躁不安、皮肤苍白、湿冷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腹胀、肠鸣音减少甚至消失等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急性胰腺炎通常依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中,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水平通常会显著升高。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也有助于明确诊断。
在治疗方面,轻度的急性胰腺炎通常采取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措施。对于重症胰腺炎,可能需要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手段,如手术治疗。
如何预防急性胰腺炎?
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关键在于避免或减少其风险因素:
1.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
2.限制酒精摄入:长期大量饮酒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应适量饮酒或避免饮酒。
3.积极治疗胆道疾病:胆道疾病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诱因,因此应积极治疗胆道结石、炎症等疾病。
4.避免药物滥用:某些药物可能增加胰腺炎的风险,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5.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诱发胰腺炎的疾病。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可能给人们带来严重健康威胁的疾病。通过了解其风险因素、识别其症状、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同时,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我们的胰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