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的康复护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以下将详细科普脑梗死的康复护理知识,包括护理目标、护理措施、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康复锻炼、心理支持、并发症预防及注意事项等方面。
护理目标
脑梗死的康复护理目标主要包括减轻症状、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预防并发症和降低复发率。通过综合的康复护理措施,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在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头低位或平放,以改善头部的血液供应。在恢复期,患者可以适当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同时,保持室内安静、整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患者受到不良刺激。
2.饮食护理:脑梗死患者应遵循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血压者)、适量糖类、丰富维生素的饮食原则。应少食肥肉、猪油、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等;多吃瘦肉、鱼虾、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和含碘食物,提倡食用植物油。同时,必须戒烟酒。饮食应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3.用药护理:脑梗死患者应遵医嘱正确用药,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等)、调脂药物(如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中成药(如脑心通、银杏叶、血塞通片等)以及基础疾病用药等。家属应熟悉患者所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并督促患者按时服药。
4.康复锻炼:脑梗死患者应尽早进行康复锻炼,包括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在急性期,患者可进行床上运动,如翻身、肢体被动活动等;在恢复期,患者可进行坐位、站位和步行训练等。康复锻炼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避免过度劳累。
5.心理支持:脑梗死患者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
并发症预防
1.肺部感染:脑梗死患者常伴有气道功能严重障碍,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吸痰,可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辅助呼吸。同时,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黏膜干燥,可用清洁的棉球定时清洗口腔。
2.褥疮:长期卧床的脑梗死患者应定时翻身,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同时,保持床铺干燥、整洁,使用柔软透气的床单和衣物。
3.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静脉栓塞:脑梗死患者应鼓励多活动下肢,避免长时间静坐或卧床。对于无法活动的患者,可穿弹力袜或使用气压治疗仪等物理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注意事项
1.监测生命体征:脑梗死患者应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同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尿量,作为治疗参考的重要依据。
2.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脑梗死并发昏迷的患者,务必要注意其呼吸道通畅,以防止窒息的危险。可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辅助呼吸,并定时吸痰。
3.合理安排饮食:脑梗死患者应遵循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血压者)、适量糖类、丰富维生素的饮食原则。饮食应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4.遵医嘱用药:脑梗死患者应遵医嘱正确用药,家属应熟悉患者所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并督促患者按时服药。
5.适度运动:脑梗死患者应尽早进行康复锻炼,但运动应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家属可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以促进功能恢复。
6.心理关怀:脑梗死患者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7.定期复查:脑梗死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脑梗死的康复护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综合的康复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预防并发症和降低复发率也是脑梗死康复护理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