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发热病人为什么要建议做血培养检查
2024-05-21 17:33:57
作者:张婧
作者单位: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

作为一名经历过新冠疫情的中国人,我们对“发热”这个词一定非常熟悉。在曾经的某段时间,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要求测体温,出现体温异常—发热(体温≥37.3℃),我们的所有行程都会被迫按下暂停键。如果是因为发热而接受住院治疗的病人,还极有可能会被主治医生建议做血培养检查。那么发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发热的病人又会被建议做血培养检查呢?

什么是发热?

发热,俗称发烧,是指人体温高于正常生理状态的一种症状。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正常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可以保持动态平衡(体温波动在36.0~37.0℃)。当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或受到致热源刺激时,人体的产热过程增强,散热过程减弱,就可能会出现体温病理性升高,一旦体温升高超过生理性上限,即为发热。医学上将发热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和超高热(>41℃)。

发热是一件坏事吗?

其实发热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当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时,我们身体中的免疫细胞就会立刻进入战斗状态,准备将入侵的“敌人”统统吃掉。发热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活性和繁殖能力,当人的体温每升高1℃,体内细菌的存活率就会下降6%。此外,发热可以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当体温波动在37~38℃时,人体的免疫力能提高5倍以上,例如: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增加,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等的杀菌能力显著增强。然而,过高的温度也可能导致机体出现代谢紊乱,如呼吸、心率增快,甚至造成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等;机体持续高热还可能引发细胞变性坏死,甚至出现发热相关的细胞因子风暴而危及生命,故需警惕超高热等病理状态。由此可见,发热是一把双刃剑,适当程度的发热并不是一件坏事。

为什么要建议发热的病人做血培养检查?

人体出现发热症状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包括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及寄生虫等侵入人体后引起的发热;非感染性发热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由恶性肿瘤、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心力衰竭、中暑、脱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导致;在临床工作中,感染性发热最为常见。感染性发热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病因治疗、降温治疗和预防治疗,其中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选择有效抗感染药物进行病因治疗,是感染性发热患者得以康复的基本保障,而血培养检查对应感染性发热的诊断和病因治疗至关重要:

1.明确病因:感染性发热可能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如细菌、真菌、病毒等。血培养检查是一种将新鲜离体的血液标本接种于营养培养基上,在一定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使对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繁殖并对其进行鉴别,从而确定病原菌的一种人工培养法。通过血培养检查,临床医生迅速、准确地找到引起发热的病原菌,为感染性发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2.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血培养检查有助于医生判断感染性发热的严重程度和范围。例如,如果血培养阳性结果提示为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等严重感染导致的发热,医生可以迅速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3.指导治疗方案:抗感染治疗是缓解感染性发热的主要手段,而血培养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原体的耐药性情况,从而观察引起发热的病原体对哪些抗生素敏感,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