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又称肝性昏迷,是由急、慢性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各种门静脉-体循环分流异常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表现为从亚临床改变到昏迷的程度不等的一系列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可以从人格改变、行为异常、扑翼样震颤到出现意识障碍、昏迷。最常见于终末期肝硬化。如果肝功能衰竭和门体分流得以纠正,则肝性脑病可以逆转,否则易于反复发作。
有文献报道:30%~45%的肝硬化患者和10%~50%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患者发生显性肝性脑病。
肝硬化肝性脑病病因为何?
研究显示,低蛋白饮食及由此导致的肌少症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肝硬化患者由于食欲欠佳、肝脏合成功能偏低和热量摄入不足,在肝硬化代偿期有高达50%~8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而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几乎100%的患者会发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增加患者腹水、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从而诱发肝性脑病。其次,便秘、使用某些药物、肝脏疾病加重也可诱发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包括高级神经功能紊乱(智力和人格障碍、痴呆、构建不能、意识障碍),神经肌肉障碍(扑翼样震颤、反射亢进、肌阵挛)以及较少见的帕金森综合征和进行性下半身麻痹。急性HE诱因不明显,患者在起病数日内即进入昏迷直至死亡,昏迷前可无前驱症状。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改变,将HE自轻微的精神改变到深昏迷分为四期:
•Ⅰ期(前驱期):轻度的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
•Ⅱ期(昏迷前期):已意识错乱、嗜睡障碍、行为异常为主
•Ⅲ级(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大部分时间患者呈昏睡状态可唤醒
•Ⅳ级(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
肝性脑病如何治疗?
1.一般支持治疗
肝性脑病患者的一般支持治疗包括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避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以及提供安全的环境。对于有定向障碍的患者,应采取措施以防其跌倒。
2.蛋白质限制和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应该包括维持能量摄入在35~40kCal/(kg·d),同时蛋白质摄入在1.2~1.5g/(kg·d)。肝硬化患者往往营养不良,而限制蛋白质与死亡率升高有关,因此通常不应限制肝性脑病患者摄入蛋白质。
轻至中度肝性脑病患者通常可经口摄入营养素。重度肝性脑病患者通常不经口摄入营养素。一旦其病情改善,可给予标准饮食。
应告知患者在白天少食多餐,深夜加餐复合碳水化合物,因为空腹会导致氨基酸转变为葡萄糖,从而产生氨。
3.急性期治疗
治疗肝性脑病的第1步是识别和纠正诱发因素。在采取标准治疗的同时治疗诱发因素,通常可及时改善肝性脑病,如胃肠道出血、感染(包括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泌尿道感染)、低钾血症和/或代谢性碱中毒、肾衰竭、低血容量、缺氧、使用镇静剂、低血糖、便秘、罕见情况下肝细胞癌和/或血管阻塞(肝静脉或门静脉血栓形成),只要可能,应治疗这些诱发因素。
治疗肝性脑病的第2步是开始设法降低血氨浓度(无论是否明显升高)。药物治疗是降低血氨浓度的主要措施。
我们的药物治疗方法如下:使用促进大便排泄的药物,如乳果糖,使用抗生素,常规疗法难治性患者的其他选择包括门冬氨酸鸟氨酸和支链氨酸等。
肝硬化肝性脑病可以预防吗?
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需要进食高能量、富含蛋白质且清淡易消化的饮食,而高蛋白饮食又是肝性脑病的诱因之一。因此,对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进行有效管理十分重要。
1.定期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
2.患者白天禁食时间不超过3~6h,进食次数为4~6餐/d,包括夜间加餐。
3.患者夜间加餐至少包含50g碳水化合物。
4.患者从植物和奶制品中获取蛋白质多于从红肉和鱼中获取。
5.BMI为18~27.9的患者每天能量摄入为146.5~167.4KJ/kg;BMI≥28的患者每天能量摄入为104.6~146.5 KJ/kg(结合中国人与欧洲人BMI差异),体质量计算公式按男性体质量=身高(cm)-105,女性体质量=身高(cm)-105-2.5。
6.患者蛋白质摄入为1.2~1.5g/(kg·d),体质量计算公式按男性体质量=身高(cm)-105,女性体质量=身高(cm)-105-2.5。
7.患者每日进食新鲜蔬菜、水果。
8.当经口进食摄入量不能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摄入时,不足部分给予肠内营养。
9.患者口服益生菌。
做好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预防,除了进行营养干预外,还应在新启用任何药物前咨询医护人员。
小结
由于肝性脑病的发作,患者很容易发生跌倒、碰伤、烫伤、走失、自伤、伤人以及管道滑脱等意外事件。肝性脑病的尽早识别、积极干预有助于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临床工作无小事,做一个有心的护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