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手术患者术前通常会对麻醉有疑惑,即“手术中接受麻醉干预会有风险吗?”实际上,患者本身生理状态与病情状态才属于影响其手术与麻醉风险的最主要因素。为促使患者达到预期麻醉效果,应注意做好围术期注意事项,以减少麻醉风险。本文将对麻醉手术等级、禁忌等知识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什么是麻醉手术?
麻醉属于手术实施过程中重要性医疗程序,可通过借助于一种或多种麻醉药物来有效改善手术患者术中不适感、疼痛感,起到镇静镇痛的目的。目前临床中将麻醉分为局部麻醉、全身麻醉与特殊类型,局部麻醉通常应用于有创诊断与较小手术中;全身麻醉则适用于手术类型复杂、难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等情况。局部麻醉可通过在患者指定皮肤部位注射麻醉药物来阻止疼痛感觉;全身麻醉则可通过吸入或静脉予以麻醉药物的方式来使得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且该项麻醉方式下还会配合使用镇静剂、肌松剂等药物,并需在手术全程严密监测患者各项体征指标。无论实施哪种麻醉方式,均需由专业麻醉科医师进行操作,并需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化评估,以制定针对性、合理性麻醉方案,总而言之,麻醉手术涉及药物种类与操作步骤较多,属于一个相对复杂的医疗过程,旨在减轻手术患者疼痛等不适感,使之顺利配合完成手术治疗。
麻醉手术有哪些风险等级?
美国麻醉医学学会制定标准中提出,可将手术麻醉风险等级分为5级,对于围手术期死亡率可能达到9.4~51%,且不管是否开展手术,均预期24h内有死亡风险,处于濒死状态,即可评估为麻醉等级为Ⅴ级;对于围手术期死亡率可能达到7.8~23%,存在重大全身性疾病,病情容易危及生命安全,即可评估为麻醉等级为Ⅳ级;对于围手术期死亡率可能达到1.8~4.3%,存在中度全身性疾病,病情造成部分功能障碍,即可评估为麻醉等级为Ⅲ级;对于围手术期死亡率可能达到0.27~0.4%,存在轻度全身性疾病,未造成功能障碍,即可评估为麻醉等级为Ⅱ级;对于围手术期死亡率可能达到0.06~0.08%,轻度局部病灶,其他指标正常,即可评估为麻醉等级为Ⅰ级。
麻醉手术禁忌有哪些?
麻醉医师需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麻醉访视,以排查麻醉手术禁忌,提高麻醉安全性。
1.术前麻醉手术禁忌:(1)生理功能麻醉禁忌:了解患者有无手术目的无关的心血管系统病变,如有无室性心律失常、胸痛、胸闷等不适表现,若存在,需待这些症状控制好方可开展麻醉工作。了解患者有无高血压、糖尿病情况,若病情相对较轻,麻醉术前照常使用降压药或降糖药进行治疗,但是若达到血压或血糖危象状态,需调整降压与降糖方案,延长手术时间,直至血压与血糖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了解患者有无酸中毒或电解质失衡问题,若存在以上问题,需积极进行纠正,必要时延后麻醉手术。了解患者有无手术目的无关的肝肾功能障碍问题,若存在,查明原因并控制病情后,再进行手术治疗。了解患者有无意识状态改变现象,存在急性意识状态改变,查明原因并控制病情后,再进行手术治疗。(2)饮食麻醉禁忌:麻醉手术前应积极清淡饮食,多食容易消化类食物,以免术后出现便秘或肠胀气现象,并不得吸烟饮酒,以防范术前心肺肝肾功能出现异常,同时注意口腔健康,防范口腔感染。正式手术开展前还需依据手术方案与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术前严格禁食禁饮,以免术中或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窒息等不良现象。
2.术后麻醉手术禁忌:(1)体位禁忌:若患者实施的全身麻醉手术,应注意保持去枕平卧姿势,并注意将头部转向于一侧,以防范出现呕吐或误吸的情况,直至患者意识清醒。局麻手术可依据手术方案为患者安排事宜的体位姿势。(2)饮食禁忌:术后不应立即进食,应待患者意识完全清晰且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时,方可考虑进食,并循序渐进的进食。(3)活动禁忌:若患者实施椎管内麻醉,术后不建议及早活动,但在不能活动的情况下注意由家属帮助其按摩肢体,以防范造成压疮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