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由于磁共振(MRI)检查仪是一个强大的磁体,通俗说是一块巨大的磁铁,能吸引一切铁磁性物质。当有铁磁性的物体,如平车、轮椅、氧气罐等被带入MRI高磁场中就可能出现“导弹效应”或抛射伤害。造成人体伤害,甚至危及生命。这就是为什么医院里轮椅、平车不能进入磁共振室的原因。
体外金属不能带进检查室,但是那些手术后植入身体内的金属物,比如骨科内固定材料、假牙、心脏起搏器、血管支架等,又不能取出,到底还能不能做磁共振检查?下面让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1.骨科内固定物
骨科内固定物主要由不锈钢、钴铬钼合金、钛和钛合金等材料制成。
目前所用的较新的骨科内固定物多由纯钛或钛合金所制,与磁场没有相互作用,在磁场中不会移动,所以可以安全地进行磁共振检查,但图像可能会出现一定伪影。
而较老的不锈钢等材料制成的内固定物,由于其在强大磁场中可能发生移动,进而损伤邻近大血管和重要组织,产生严重后果,一般是磁共振检查的相对禁忌证。
所以体内有骨科内固定物的患者在做检查前,一定要确定体内植入物的材料构成,与MR室技术员充分沟通后才能确定能不能进行MRI检查。
2.假 牙
如果是可摘除假牙,患者应该尽量摘除;如果是不可摘除假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
对于固定的烤瓷牙,一般不会强迫患者摘除。原因如下:一、有些烤瓷牙内金属所带来的伪影会影响图像质量,进而影响诊断。传统的镍铬合金、钴铬合金等伪影较重,会造成图像信号大面积信号丢失、不同物质交界面区域结构扭曲等,影响观察和诊断。但随着合金技术进步,贵金属等材料伪影轻微,多数情况是不影响诊断的。二、国内外研究显示,可通过调整合适的扫描序列和技术参数来降低烤瓷牙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三、就检查部位,以颅脑MRI检查为例,多数情况下即使口内伪影较重,脑实质内成像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所以这种情况下也无需拆除固定牙。
但是如果要用MRI观察口腔内的病变,在没有其他影像检查方法替代或者调整扫描序列和扫描参数不成功的情况下,患者需要摘除假牙。
3.心脏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电子起搏器或除颤器在强磁场中会出现发热、异常感知等现象,严重时可导致电极端头发热,灼伤,严重会导致患者死亡。所以,装有心脏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严禁做磁共振检查,这就是磁共振检查传说中的绝对禁忌证。
4.心脏支架
临床上使用的心脏支架大部分材料为不锈钢、镍钛合金或钴铬合金,呈非磁性或弱磁性,移位或变形的可能性极小。在临床常用场强(3.0T或1.5T)下,支架不会出现位置移动,因此即使支架置入后马上接受核磁共振检查理论上也是可行的。另外,即使在3.0T场强的磁场,支架因电流传导产生热量的温度上升不超过2.6至4.7摄氏度,在血管内血流的持续冲刷下,温度的上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为了安全起见一般尽量要求支架术后8周后才进行磁共振检查,这时支架大部分药物释放,内皮覆盖比较全面。
5.脉瘤夹、颅骨固定钉、微弹簧圈、血管支架
目前此类植入物常用材料为钛或钛合金,属于无磁性或弱磁性,大多数可以兼容磁共振检查,但做手术之前必须向自己的主管医生明确到底是哪种性质的植入材料,这样自己心里就有底了。
如果植入物是无磁性或弱磁性,可以确保检查的安全性,但检查时仍可能出现伪影,尤其是在高场强(3.0 T)磁共振扫描时,所以,当复查或病变部位距此类植入物较近时,推荐使用低场磁共振(1.5T以下)进行检查。
6.宫内节育器
现应用于临床的节育器多为含铜或含药节育器,支架材料多为塑料、聚乙烯、记忆合金等,所以核磁检查中一般不会出现节育环移位,只会干扰局部成像质量。如果做远离节育环部位的检查一般不会产生伪影,可以放心进行。可是如果做子宫附件的检查就要求患者取出节育环,以免产生伪影影响图像观察。
7.人工晶状体
人工晶状体是指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一种特殊透镜,它的成分包括硅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水凝胶等,为非金属材料制成,不会受磁场的影响,所以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患者是可以做磁共振检查的。
8.装有或带有铁磁性、电子类设备(如电子耳蜗、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护、胰岛素泵),均不能进行磁共振检查。
所以,大家做手术之前,必须向自己的主管医生明确到底是哪种性质的植入材料,可尽量选择兼容磁共振检查的新型材料,确保以后能够进行磁共振检查。另外,在做核磁共振检查前,一定要和开单医师和MRI技术员充分沟通,以确保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