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一类较常见的人体内脂蛋白的代谢异常疾病,临床早期症状不明显,难以自我察觉,多在体检时发现。通过抽血检查血脂水平可以诊断。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包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血脂异常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物分可分为三大类: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主要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新型调脂药物。其中部分降脂药物既能降低胆固醇,又能降低甘油三酯。
1.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肝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或减少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主要包括他汀类、依折麦布、普罗布考、考来烯胺及脂必泰等。
2.主要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这类药物主要降低血清甘油三酯,临床常用的有贝特类、烟酸类和高纯度鱼油制剂。
3.新型调脂药物:近年来临床常用的新型调脂药主要为依洛尤单抗注射液、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这类药为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kexin9型(PCSK9)抑制剂。PCSK9是肝脏合成的分泌型丝氨酸蛋白酶,可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合并使其降解,从而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清除。通过抑制PCSK9,可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降解,促进LDL-C的清除。
降脂药物什么时候使用最好?
那么多类型的降脂药物,到底该什么时间使用效果最佳,应该早上还是晚上?饭前还是饭后呢?不同的降脂药物的使用时间有所差异。
1.他汀类药物:最常用的他汀类降血脂药物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以及匹伐他汀。在临床上,绝大多数他汀类药物建议在睡前服用,因为夜间人体的胆固醇合成增多,能够非常有效的延缓脂质的吸收,使他汀类药物的降脂效果更好。因此半衰期短的他汀(如: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建议晚上服用;而半衰期长的他汀(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可在一天内的任何时间服用。进食能够增加洛伐他汀的吸收,因此该药在进食期间服用可增加药物利用度。进食对其它他汀类药物影响微小,因此无需与食物同服。
2.依折麦布:可在一天之内任何时间服用,可空腹或与食物同时服用。
3.普罗布考:建议早晚餐进食时服用。
4.考来烯胺:应饭前服用。长期服用该药应同时注意补充脂溶性维生素。由于该药可延缓或降低其它药物的吸收,尤其是酸性药物,应在服用该药前1小时或者服用后4~6小时再服用。
5.贝特类:包括非诺贝特片、吉非贝齐、苯扎贝特。该类药物建议与食物同服。
6.烟酸类:缓释片建议晚餐后睡前服用,应整片吞服,服用前不得折断、碾碎或咀嚼。
7.新型调脂药物:依洛尤单抗注射液、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均为皮下注射给药。注射部位通常在腹部、大腿或上臂非柔嫩、淤青、红肿或变硬的部位。一般每2周1次,或每月1次。
使用降脂药物应注意监测什么?
1.应注意监测不良反应。绝大多数人对降脂药物的耐受性良好,但一些患者也会出现不良反应。因此,服药期间,尤其是他汀类药物时候,应注意观察有无肌酸肌痛等现象。使用注射用的新型降脂药物,应注意观察有无过敏、注射部位疼痛、淤青等不良反应。
2.应注意监测疗效。首次服用降脂药者,应在用药6周内复查血脂及转氨酶、肌酸激酶。如血脂能达到目标值,且无药物不良反应,逐步改为每6~12个月复查1 次;如血脂未达标且无药物不良反应者,每3个月监测1次。如治疗3~6个月后,血脂仍未达到目标值,则需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或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脂药进行治疗。每当调整调脂药种类或剂量时,都应在治疗6周内复查。
使用降脂药物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1.对于高脂血症患者,应平衡膳食。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足量饮水,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2.服用他汀类药物时避免与西柚、葡萄柚汁同时服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