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品说明是关键
患者在用药之前需要对说明书进行仔细阅读,了解药品的适应证、禁忌证、用药剂量、用药方式、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等。若是说明书中没有明确的说明,需要咨询药师或者医生,不可疏忽大意。如有个患者长期头晕头痛,就医诊断后医生开具了华法林,但患者当天没有取药,而是自行在药店购买药物,服用时没有仔细阅读说明书,而是医生给的剂量服用,几天后出现牙龈出血、大便发黑等症状,紧急入院两天之后被下达病危通知书,经检查发现患者是过量用药后出现的全身多个系统出血,医生在对症治疗之后患者恢复了健康。
2、遵医用药要牢记
很多患者为了疾病尽快痊愈,常会自行增加剂量,这样会增加肾脏和肝脏的副作用。部分患者坚信是药三分毒,在病情好转之后就停止用药或者是减少剂量,引起病情反复发生,难以治愈。如地高辛是治疗心功能衰竭的一种药物,其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是非常相近的,剂量稍微加大可引起中毒或者死亡;对于肺结核患者现代临床是可以治愈的,因而患者没有引起重视,没有根据医生的叮嘱用药,造成疾病难以治愈,反复性发作和用药,最终成为耐药结核病菌,增加治疗难度。
3、用药时间控制好
餐前服用的药物,一般是在餐前30min或者1h进行服用,可促进肠道对药物的吸收,减少食物对药物的吸收,将药效充分发挥,如胃黏膜保护药物和降糖类药物。餐后服用的药物一般是在餐后30min服用,可降低药物刺激胃肠道,使疗效提升,延长药物的吸收时间,大部分药物是餐后服用,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大部分消化类药物和维生素类药物。晨服药物是根据机体生理周期性制定的,按照体温变化、基础代谢、激素分泌和血糖含量存在一定的节律波动,如血压存在昼夜周期性的波动,一般血压在白天普遍高于夜间,用药后也是在清晨严重夜间减轻,如抗抑郁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一般在清晨服用。
4、用药误区要知晓
服药过程中的误区是混合使用药物。如感冒药、止痛药和退烧药中很多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若同时服用,可造成对乙酰氨基酚超量服用,可引起急性肝损伤的情况,甚至是肝衰竭、死亡。很多感冒药是复方制剂,含有的成分较多,除了止痛和退热之外,还会影响血压,若同时服用,可影响降压的效果。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阿司匹林、萘普生和布洛芬等,其作用机理相似,同时服用可将不良反应加重,引起胃肠道出血的情况。红霉素在酸性环境中可降低药效,同时服用偏酸性药物可降低药效。阿司匹林和银杏类药物同时服用可增加药效,引起不良反应,可能引起出血,若患者刚做完手术,可增加出血的风险性。混合使用维生素C和磺胺类药物,可引起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生,晕车药茶苯海明和抗过敏类苯海拉明的合用可使患者嗜睡的情况加重。
5、结合实际少不了
老年人存在的慢性基础性疾病较多,如类风湿、冠心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用药期间,需要做好药物的使用剂量、服用时间、药品名称和用药反应等,全面了解药物的作用,有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而对药物进行合理的调整。对于存在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诊断发现了新的疾病,需要明确告知患者,如服用利尿剂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体检结果显示血糖升高,医生需要将病情告知患者并为其开具降糖药物,并结合患者的情况对高血压药物的使用进行调整,这是因为利尿剂可降低糖耐量,引起血糖升高,因此需要多加注意。部分患者长期服用相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却没有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而是自行购买药物进行服用,这是非常不正确的。药物存在个体性的差异,定期复查可便于医生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了解,从而调整用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减少对身体的损伤,最大程度降低肝肾损伤。
总之,服药也是有很多注意事项的,而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总归是没有错的,合理科学地用药不但能保证药物效果最大化,还能降低用药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