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呼吸机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作用和使用原则
2024-05-14 16:34:41
作者:张琳琳
作者单位:泰安市市立医院
呼吸机是重症医学科常用的一种生命支持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导致呼吸衰竭的临床状况中。它能够暂时或长期地替代或支持患者的呼吸功能,保障生命体征的稳定。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呼吸机的种类和功能日新月异,其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作用愈发凸显。然而,呼吸机的使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安全和效果。

呼吸机的基本原理

呼吸机通过向患者的肺部提供正压,模拟正常的生理呼吸。这种正压通常是通过气管插管或面罩传递的,能够帮助患者吸入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现代呼吸机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供气的压力、体积、流量和氧浓度,实现个体化的呼吸支持。

呼吸机的分类

呼吸机按照工作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无创呼吸机和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主要通过面罩等方式给予患者气道正压,适用于早期的呼吸衰竭或家庭辅助通气;有创呼吸机则通过建立人工气道进行呼吸支持,适用于更为严重的呼吸衰竭患者。

呼吸机在重症医学中的作用

1. 维持气道通畅

在患者因为疾病或受伤等原因无法维持自主呼吸时,呼吸机可以保持气道的通畅,为机体提供必要的氧气和去除二氧化碳。

2. 支持呼吸功能

对于那些呼吸肌力量减弱或呼吸中枢受损的患者,呼吸机不仅提供气道通畅更是提供了必要的呼吸支持。

3. 减轻呼吸困难

通过适当的呼吸模式和参数设置,呼吸机能够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改善通气和氧合状态。

4. 促进肺部病变恢复

在一些肺部病变,如急性肺损伤(ARDS)等情况下,利用呼吸机可实现肺部的保护性通气,减少二次损伤,促进肺部恢复。

5. 生命体征的稳定

在重症患者中,呼吸机能够稳定生命体征,为其他治疗措施争取时间,提高治愈率。

呼吸机使用的原则

1. 评估和监测

在使用呼吸机之前,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整体状况和呼吸功能进行详细评估,并在使用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监测。

2. 个体化治疗

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实施个体化的呼吸支持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

3. 防止并发症

合理使用呼吸机,避免过度通气和高氧浓度供给,预防有关并发症的发生,如气道损伤、肺不张等。

4. 调整和拔管

随着患者状况的改善,要适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最终实现拔管和自主呼吸的恢复。

5. 团队协作

呼吸机的使用需要跨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和营养师等的共同努力。

呼吸机的种类与使用技巧

在重症医疗护理中,根据患者的不同需要,呼吸机的种类和使用也有所不同。常见的呼吸机模式包括容量控制通气(VCV)、压力控制通气(PC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以及压力支持通气(PSV)等。

VCV和PCV

容量控制通气保证了每次呼吸的吸气量,适用于需要确保一定通气量的患者。而压力控制通气则对每次吸气的压力进行控制,适用于需要限制气道压力的患者,如ARDS患者。

SIMV和PSV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允许患者在呼吸机设定的呼吸之间进行自主呼吸,这有助于维持呼吸肌的功能和减少肌肉萎缩。压力支持通气则在患者自主呼吸的基础上提供额外的吸气支持,常用于呼吸机拔管的准备阶段。

使用呼吸机的技巧涉及到正确的参数设置、对患者状态的实时监控和对机器的定期维护。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肺部力学及临床症状来调整呼吸机参数,以确保最佳的通气和氧合效果。

监测参数的意义

监测是呼吸机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重要的监测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血气分析、气道压力、潮气量、吸气和呼气末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等。通过这些参数,医护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通气和氧合状况,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呼吸机在重症医学护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不仅能够维持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还能为患者的恢复和康复提供重要支持。呼吸机的使用原则要求医疗团队准确评估患者状况,个体化制定呼吸支持方案,防止并发症,并实施有效的团队协作。随着呼吸机技术和重症医学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呼吸机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作用将会更加显著,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和生命。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