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高血压,你真的了解它吗?
2024-05-08 16:45:18
作者:潘秋霖
作者单位:南宁市中医院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高血压这个无形的杀手,正在悄悄侵蚀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高血压不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更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慢性疾病。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深入了解高血压、提高防治意识,对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一、高血压的基本知识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值的状态。这种压力长期过高,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没有明确原因的高血压,通常与遗传、环境因素等有关;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诊断高血压主要依据血压的测量结果。一般来说,成年人的正常血压值为收缩压(高压)低于140mmHg,舒张压(低压)低于90mmHg。如果血压持续高于这个范围,就需要警惕高血压的可能性。

二、高血压的成因:探寻背后的“推手”

高血压的成因复杂多样,既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

1.遗传因素方面,家族病史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高血压患者,那么个人患高血压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2.环境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过咸、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等,都会导致血压升高。此外,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能诱发高血压。

3.年龄、性别、体重等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影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逐渐下降,血压也会相应升高。同时,男性患高血压的风险普遍高于女性。此外,肥胖也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诱因,体重过重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

三、高血压的症状与危害:不容忽视的健康警示

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这使得很多人忽视了它的存在。然而,高血压对身体的危害却是悄无声息地进行着。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硬化、弹性下降,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肾脏损害等严重后果。

高血压的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心悸等,但这些症状并非特异性的,也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因此,我们不能仅凭症状来判断是否患有高血压,而应该定期进行血压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的危害不仅在于其本身的症状,更在于其可能引发的并发症。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此外,高血压还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

四、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健康生活的守护神

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维护健康的重要措施。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方面,应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减少盐分和油脂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同时,适量运动也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2.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因此,我们要保持合理的体重范围,避免过度肥胖。此外,戒烟限酒也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血管造成损伤,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3.定期监测血压也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定期到医疗机构进行血压检测,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如果发现血压异常升高,应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五、高血压的治疗:科学用药与健康管理并重

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按时服药。降压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药物治疗并非一蹴而就,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服药,并定期监测血压变化。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心理干预等方面。通过改善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水平。心理干预也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减轻焦虑情绪,从而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结语 高血压,这个看似寻常的健康隐患,实则潜藏着无尽的危机。但请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了解它、积极去防控它,高血压并非不可战胜。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爱与关怀筑起健康的堡垒,让高血压远离我们的生活,共同迈向健康、美好的未来。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